龙华观湖北土地整备闯出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加速度” ,拼出观湖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通讯员 李东冬
2023-01-18 13:44
摘要

观湖北坚决贯彻落实区委指示精神,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攻坚克难,推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闯出加速度,经过近一年集体攻坚,项目最终画上了圆满句号。

奋斗深圳,放眼所至,激情澎湃。龙华区观湖北产业地块上,一座总面积约56公顷、积聚高端产业用房和高品质住宅的新城已蓄势待发。

土地整备面积55.73万平方米、涉及建筑物454栋、涉及中小企业数百家、群众近万人……在龙华区观湖街道观湖北产业片区,始于2021年11月11日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整备利益统筹战役,项目涉及大量房屋证载人与房屋实控人不一致、产权多次外卖、擅改商业等特殊情形,项目整备范围大、实施难度高,是观湖街道近年来单体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土地整备项目。

观湖北坚决贯彻落实区委指示精神,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攻坚克难,推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闯出加速度,向外界兑现了“只要是优质项目,龙华就有地可落、有梦可造”的庄严承诺。

(一)高度:高位统筹、全员参战

观湖北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多、被搬迁人权属复杂、利益诉求多样、中小企业众多、后期搬迁压力巨大,同时项目50%以上为红本产权,如何高效高质推动各项整备工作?龙华区充分借鉴梅观大地块“大兵团作战”土地整备模式,构建高位统筹、全员参战的严密作战体系,举全区之力,奋力攻坚克难。

项目由区委书记王卫挂帅担任组长,分管区领导张智任项目总指挥长,下设现场指挥部等8个工作组,从全区范围内严格挑选45名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务实担当的党员干部,全脱产组建15支党员干部入户签约小组,混编出动,以战为训、以训促战,在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中检验和淬炼党员党性。

指挥部制定了详细的项目整备工作方案,明确指挥部职能等相关制度,同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在短时间内开展入户调查、测绘评估、权属核查等大量前期工作。

龙华区委书记王卫、区长雷卫华多次到项目指挥部现场调研慰问,明任务、定方向、督进展;分管区领导张智定期组织召开碰头会,现场解决疑难问题;各小组主要领导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作战图,形成目标统一、上下联动、责任一体、共同推进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为项目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发挥各资源优势,形成攻坚合力,在区主要领导的统筹部署,分管区领导的靠前指挥下,指挥部第一时间组织观湖街道办、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龙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职能局及15个入户签约小组合力攻坚,同时项目聘请第三方公司、律师团队等,为项目加速推进提供规划设计、测绘调查、评估测算、整备实施、法律咨询等全流程技术和咨询服务。

(二)速度:比学赶帮,实干攻坚

如何在观湖北战场上练就干部冲锋陷阵的硬功夫和真本领?观湖北指挥部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培养干部与土地整备工作两手抓,创新提出了每周一业务培训会、每周五工作例会、疑难个案的处置会等“三个一”机制。“三个一”层层递进,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土地整备队伍,为接下来的攻坚战锻炼“墩苗”,也为打好硬仗提供机制保障。

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目标倒逼责任。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指挥部挂图作战,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开展进度排名,形成比学赶帮的攻坚氛围。项目攻坚半年多,指挥部每天召开10多场会议,汇总解决各类难题,确保问题不出指挥部。15个小组加班加点、争分夺秒、不分昼夜,奋斗在土地整备的第一线。指挥部内经常是上午开协调会,下午谈判攻坚,晚上就趁热打铁完成签约,全体成员你追我赶,每天都秉持“一往无前、全力以赴”的奋斗姿态。

观湖北土地整备一线,成为培养和历练干部的大舞台。指挥部成员都是全区各个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骨干精英。半年来,面对新挑战、新任务,龙华广大党员干部以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比拼赶超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的工作状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党旗插在一线、支部建在一线、党员攻坚在一线。

在指挥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观湖北2021年12月26日启动签约,签约首日项目签约户数、栋数和面积均超60%。而后,现场指挥部抽调干部勠力攻坚、敢打必胜,仅用时不到1个月,就实现项目范围内未征(转)土地、建筑物100%签约。

进入清租拆除阶段后,观湖北沿着区委区政府制定的路线图、时间表,按照“签一批、清一批、拆一批”的动态化作战模式,保持奋斗不止、只争朝夕的拼劲,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措施,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最终实现签约清租99%。

(三)态度:专业高效 公平公正

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整备战役中,龙华党员干部以专业高效、公平公正的服务态度,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带头攻坚克难、上门入户宣讲政策、开展征收谈判等工作,受到辖区群众点赞。

指挥部里,各入户签约小组常常“挑灯夜战”,白天跟被搬迁人进行多轮次的相关政策及补偿方案解读,晚上还要梳理汇总业主的各种诉求和项目遇到的问题、难点和堵点,并针对业主的诉求召开会议,开展头脑风暴。即使有的时候被搬迁人深夜“造访”现场指挥部,攻坚人员依然热情接待,耐心释疑,直至解决全部分歧,并最终达成签约。每个被搬迁人在协议上签字后露出幸福笑容的背后,凝聚的是攻坚人员无数次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

第二小组负责攻坚的成裘工业园项目,一度被誉为观湖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业主拥有相似的两栋建筑物,其他区的项目被认定为永建,观湖北项目则认定为临建,差价上千万,谈判难度极大。

“同一个业主,两座相似的工业厂房,同一家鉴定测绘公司,同一个鉴定工程师,为何鉴定结果不同?”面对成裘工业园难题,没有最完备的证据链,打破业主的疑虑,再好的服务和沟通,也不可能推进项目。本着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第二小组成员首先对项目进行二次鉴定,充分分析两栋建筑物的差别,并最终在深圳市于2015年出台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中,找到了相关法律依据。同时找到该规范的编写人,邀请其全面参与两栋建筑物的认定工作。最终,鉴定结果和指挥部认定完全一致,2组队员用专业服务成功说服了业主林先生。

面对业主的不合理诉求,指挥部工作人员一把尺子量到底,绝不妥协退让。有业主要求将临时钢架厂房按永久性建筑物认定,证载宿舍楼要求认定为住宅,并按照住宅方案补偿,两项要求不满足,业主坚决不配合整备工作。对此,11小组多次组织测绘、测绘监理、评估、评估督导等单位共同对其临建进行复核,出具专业的书面意见,并通过法律、行业条规等进行政策宣传,彻底打消了业主违规诉求。

“当时有业主偷偷在家抢建加建,并且强势要求政府照价赔偿,还鼓动其他业主一起抢建。但是指挥部坚持秉公执法,耐心宣讲政策,最后我们没有一户业主跟风抢建,连抢建的业主最终也妥协了,这让我们首批签约的业主更放心了。”第13小组负责整备的项目,利益复杂、任务繁重,小组成员一边设身处地为业主利益着想,另一边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公开公平公正,在坚决打击违规抢建行为的同时,成功实现绝对不让任何一户业主吃亏的承诺。

(四)温度:以民为本 真情换真心

在项目攻坚行动中,指挥部全体成员不舍昼夜、你追我赶开展谈判签约和清租工作,设身处地为民解忧,以真情换真心,让“龙华土地整备奋斗精神”在这里得到温情诠释,暖心实例不胜枚举。

“要站在企业和业主的立场来思考,忧业主所忧,急业主所急。算好大账,多头平衡,实现共赢,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刚进驻观湖北“大考场”,在15小组就秉持“铜头铁腿蛤蟆肚婆婆嘴”服务态度,努力把政策讲明了、利益讲透了、思想做通了,同时积极为企业解决搬迁选址、员工安置、生产线迁移等所有的后顾之忧,并积极协助企业开展装修报备、环保审批等“一条龙”服务,让业主和租户早日“搬进新家”。

针对不懂简体字与普通话的香港业主,11小组成员因人施策,安排懂粤语的工作人员与其进行沟通,同时将相关合同信息翻译成粤语、繁体字内容,通过短信形式告知,汇报最新进度,获得业主信任。

挨家挨户宣讲政策,第5小组发扬“行军鞋+小电驴”“行军床+盒饭”精神,组长与组员们兵分几路,每天从早到晚泡在建材市场,马不停蹄穿梭于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耐心细致地为业主答疑解惑。

“与业主谈判,开始是仇人,最后都成了兄弟。”面对业主质疑,第8小组多次上门宣讲政策,对业主提出的测量、评估异议反复核对,小组全员及各服务机构负责人等20余人全员上阵,并且委派房屋鉴定和评估测量的专家团队,多次上门勘测,为业主答疑解惑。最终业主打消疑虑成功签约。

为帮助规上企业继续留在观湖,14小组走遍了区企业服务中心、街道经济服务部门、集资办以及各村委会,同时积极联系厂房招租中介,最终在距离旧址不足两公里的向西村,助力企业找到新厂址。找到厂房当天,双方就敲定了承租协议,为项目推进解决了大难题。

“业主赔21万,租户要35万;业主赔15万,租户要55万;业主赔70万,业主要400万……我们就像房屋中介,每一次都是凭借耐心和细心的政策解读,把双方预期逐步拉近,从上百万、几十万的差距,逐步缩小到十几万、几万,最终成功签订协议。”一路走来,第6小组成员“五加二”是定式,“白加黑”是常态,每一份清租协议背后,都藏着小组成员的汗水。半年多的谈判攻坚,指挥部全体成员用真情换来辖区百姓的真心拥护。

“14小组设身处地帮助企业解决搬迁实际困难,我们企业也要以实际行动支持政府的大项目建设。”去年12月16日,在还没有获得任何经济补偿、也未签订任何赔偿协议的情况下,14小组负责的特威通工业园主动垫资500万元,率先配合项目指挥部,主动完成12栋建筑物清租工作,推动工业园15家企业全部搬离。

作为山寮村的老居民,张先生在村里人脉颇广,被13小组和12小组成员专业、公允、耐心的服务态度所打动,张先生不仅第一时间带头签约,还亲自上阵,帮助小组人员攻坚克难:业主联系不到,张先生发动亲朋好友,分头联系,打了上百个电话,最终成功找到业主女儿;业主不配合,张先生搬来小板凳,守在业主家门口,同时发动业主的哥哥、妹妹,把政策宣讲给业主。             “15小组工作人员的耐心和敬业,让我们深感敬佩,我们全力支持配合政府工作,也把土地整备政策宣讲给了各租户。目前我们8家科技创新企业租户,都在原大观澜片区找到了新厂址,我们垫资500万元开展装修搬迁。”厂房业主关先生表示,这些科技公司好几家都是龙华的纳税大户,由于厂房新址都不远,8家公司员工流失率很低,搬迁速度也很快,基本没影响生产经营工作。

(五)力度:攻坚克难 势如破竹

观湖北项目整备范围大、实施难度高,是观湖街道近年来单体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土地整备项目。为高效打赢这场土地整备攻坚战,观湖北指挥部以最强的力度,精心布局“观湖战法”,一路打通项目推进的难点堵点。

较大的利益分配冲突,掺杂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项目横跨指挥部4、5、6、7四个签约小组的方兴利建材市场,从指挥部成立伊始,就堪称此次观湖北土整项目的最大难点,征拆攻坚形势非一般严峻复杂。

为攻克项目,4、5、6、7四个签约小组一边挨家挨户宣讲政策,为各方利益主体搭建沟通平台,联合咨询公司、律师团队等为平衡各方利益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几个小组兵分几路,全面搜集业主信息,联系规土、规自和产权登记中心,厘清产权登记等各类历史遗留问题。

同时,观湖北项目指挥部挂牌督战,龙华区委主要领导、观湖街道各级领导,以及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和龙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成协调谈判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项目解决方案。指挥部各相关签约小组通力合作、攻坚克难,多次与业主协商谈判、多次召开疑难个案推进会及现场走访。

历时半年多的集体攻坚,方兴利项目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方兴利建材市场利益主体错综复杂,像一道难解的数学谜题,又像一局形式复杂的棋局,指挥部从一开始就严阵以待,积极研判,根据每一步项目推进的棋局走势,联合律师团队、咨询公司以及各业务相关单位,见招拆招,先后谋划了四五个签约补偿方案,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找准了项目突破口。”观湖北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土地整备本来就是一场硬仗,重点项目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只有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才能解决难中之难、困中之困。

证载人与实控人不一致、一方证载人70余年前移民加拿大已失联、另一方证载人数年前在加拿大已去世……一场涉及13栋房屋的跨国境签约,是一开始摆在入户签约第8小组面前的难题。

“不但要设法跨国境联系到证载人,还要全力推动证载人与实控人进行跨国境委托公证、遗产继承,以及回迁后过户给实控人,而这一系列签约手续都没有先例可循。”刚刚进驻项目指挥部,第8小组压力山大。小组成员先后组织多轮专题研讨会商量处理对策,通过到法院咨询相关案例、前往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查询证载人信息、实控人联系证载人、选派律师一对一专业指导等方法不断推动项目向前发展。

跨国联系存在时差,组员们调整时间与证载人无缝对接;语言沟通不畅,组员们辗转寻找到证载人在香港的亲戚转达信息;得知证载人有办理遗嘱公证的需求,小组派出律师团队为其服务办理手续……在组员们的贴心服务和政策宣讲下,一系列手续得以顺利推进,实控人也由最初的存在抵触情绪,到最终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签约。

“规上企业外迁,对龙华区将是极大的损失,这也违背了政府利益统筹的初衷。同时,一旦企业外迁,还将面临员工安置补偿、员工搬家、子女转学等一系列难题,反向也会给土地整备推进工作造成极大阻碍。”观湖北项目涉及的八家企业,年产值近10亿元,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及现场指挥部工作要求,观湖北专门成立了企业安置组,联合签约组加强对企业宣讲政策、沟通,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匹配合适产业空间,助力企业早日签约搬迁。

清租腾房工作是土地整备工作中最艰难的环节,二房东、三房东关系复杂、租户诉求五花八门利益纵横交错、业主和租户矛盾层层叠加,针对攻坚难题,观湖北汇总了12项“硬骨头”任务清单,指挥部临时党总支决定组建党员突击队,各突击队队员第一时间主动认领任务,一路全力攻坚,势如破竹……

在观湖北指挥部内,处处是“燃动龙华”的时代奋斗画面,观湖北全体党员干部以“无奋斗、不龙华”的精神始终奋战在一线,为项目取得最终的胜利奋斗到底,为龙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高标准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区打下坚实基础。

(原标题《观湖北胜利收官 拼出观湖新未来》)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通讯员 李东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