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2022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初步核算,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4.8%,二季度同比增长0.4%,三季度同比增长3.9%,四季度同比增长2.9%。
“去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经济增长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在1月1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说。
120万亿元总量怎么看?
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还要接续奋斗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下,面对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能够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殊为不易。”康义说。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截至2022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4.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世界领先。我国还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内需规模继续扩大。尽管遭受疫情反复冲击,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在44万亿元左右,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达到12万亿元。
康义表示,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去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1%,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从人均水平来看,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目前我国人均GDP只有1.27万美元,要达到目标,还要更加努力接续奋斗。”康义说。
3%的增速怎么看?
经济运行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坚定有力
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3%,这个增速怎么看?
从多重挑战看,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实现这个增速不容易。去年二季度前期,受一些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国民经济一度出现下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通保畅、保供稳价、退税减税、援企稳岗等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落实落细,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从宏观指标看,去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同比上涨2%,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1277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就业稳、物价稳、国际收支持续改善,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从全球比较看,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衰退风险上升,粮食、能源、债务多重危机同步显现,不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我国经济增长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
康义透露:“德国公布去年全年经济增速预估数为1.9%。据IMF预测,美国、日本2022年GDP增长都不会超过2%。在这么多超预期因素反复冲击下,我国3%的经济增速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判断中国经济发展,要看速度,也关注质量。去年以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坚定有力。
稳中求进、因势而新,创新发展成色十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以进固稳、顺势而为,深化改革动力澎湃。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2年末,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到1.69亿户,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9%,快于全部投资13.8个百分点。
以进促稳、乘势而上,高水平开放步稳蹄疾。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突破40万亿元,总额再创新高;去年前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561亿元,规模也创新高。
今年经济形势怎么看?
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中国经济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如何推动经济整体好转?
康义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2023年中国经济会整体好转。
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完备,产业组织能力和产业链韧性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市场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我国有逾14亿人口,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在持续推进,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这是推动经济复苏好转的强大引擎。
“目前,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中长期政策已经出台。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消费环境、消费秩序改善,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增强,今年消费恢复会有较好势头,将会带动整体经济运行好转。”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
内生动力强劲,市场活力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效推动新产业快速成长……持续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将让市场主体创新奔涌,为经济运行注入新动能。
调控经验丰富,政策工具多。康义表示,当前我国物价总体处在稳定、可控的状态,这为我们多方面储备使用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留有比较好的空间。
开好局、起好步,具备有利条件,更需团结奋斗。康义表示,当前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还较多,群众在就业方面困难还不少,“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仍然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原标题《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长3% 一份殊为不易的成绩单(权威发布)》)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澳门2049》敦煌文博会展示科技赋能非遗新成就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文化传播 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作为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本届文博会特别关注数字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播路径,强调科技不仅是保存手段,更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关键力量。 各位学者专家在9月22日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知识共享论坛”中展开深度对话,合力奏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澳门2049》总策划廖颖琦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非遗传承的新路径:科技、演绎与跨时间传播》的主旨演讲,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案例,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论坛共识:非遗保护需科技赋能与活态传承 各位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中共同探讨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与创新传播,有观点提出:守护是根基,确保文化基因不灭;传承是路径,推动文化血脉流动;创新是引擎,借助科技与创意激活生命力;宣传是翅膀,通过大众事件扩大影响力。数字化技术正是串联这四个维度的关键,能将非遗从“博物馆式”保存升华为社会性的文化实践。 《澳门2049》项目正是这些理论探索的具体实践。作为论坛中来自文化产业一线的代表,廖颖琦女士以《澳门2049》项目为例,分享如何将学术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公众体验。她指出:“非遗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博物馆式的保存,而应通过科技与创意,让其‘活’在当下、触达人心。”项目首创的“非遗马拉松”打破了传统的概念,通过直播接力,以轻量化、强互动的宣传方式重构了文化传播的边界。 突破时空:数字技术重塑非遗传播方式 《澳门2049》驻场演出在美狮美高梅剧院里,完成了一场非遗+科技的共融实验。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共同编织了一场共创、包容的视听盛宴。驻场演出从去年1
#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双节同庆,祝福祖国越来越好,也祝大家阖家团圆和和美美!
倒计时!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即将上演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当指尖的韵律与湾区的脉搏同频共振,当拼搏的精神为梦想插上翅膀,一场充满爱与力量的公益盛宴即将温暖来袭!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以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为主题,将于 2025 年 9 月 27 日 14:00 - 17:00,在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路 98 号福田中学演艺中心温情奏响! 还有1天,这场酝酿数月的公益盛典即将与湾区相遇。“指尖跃动” 撞上 “拼搏梦想”,不止是演出,更是无数爱心与坚持织就的温暖约定,众多单位共同参与,旨在通过手语歌等艺术形式,搭建起残障人士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传递爱与希望。在此次音乐会前期筹备中,最动人的是那些不期而遇的热忱:有人放下忙碌对接支持,有人携专业赋能舞台,还有一群身影忙前忙后,见细节落地时眼里满是光 —— 公益从不是一个人的奔赴,而是一群人的同心同行。 走过湾区,见过参演者反复校准手语的专注,也见过他们眼中的自信光芒。他们用不同方式追光,却都在证明 “平凡亦有光芒”,这正是音乐会的意义:让每个努力的人被看见,让每个梦想被听见,让 “公平与尊重” 成为可触摸的温暖。 这场满含温暖与爱心的音乐会期盼您的到来。在这里,您将看到的是指尖的艺术,更是拼搏的梦想;听到的是无声的心声,更是公益的回响 —— 您的到场,就是对 “尊重每一份价值” 的最好回应。 如果您也怀揣着关爱之情,渴望感受这份特殊的温暖与力量,那就赶紧搜索 “关爱残友志愿者协会” 公众号,报名来到现场吧!让我们一同在福田中学演艺中心,见证指尖的跃动,感受湾区的和声,为梦想插上翅膀,让爱与温暖在这个秋日,洒满每一个角落。
党员市集暖民心 岗厦邻里共赴双节之约 9月26日,恰逢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在福田街道公共服务办、岗厦社区党委、妇联、关工委的支持下,社区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创新设计主题游园会,匠心打造“民生微实事”——“月满岗厦·情浓邻里”党员服务市集暨中秋国庆邻里节活动。本次活动从“微”处着手,在服务上见实效,将民生服务、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居民献上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节日盛宴。 在“党员服务市集”活动中,“书记面对面”摊位备受居民关注。社区党委书记亲自接待,耐心倾听并记录居民诉求。一位长者反映希望社区多组织老年人活动,加强老年人结队互助。文书记表示今后会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开设更多健康讲座、书法绘画班、老年合唱团,定期安排网格员探访服务。书记的积极回应让居民们纷纷点赞,大家表示:“书记亲自听诉求,还快速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社区党委始终把居民幸福放在首位,希望通过“书记面对面”活动,为居民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活动拉近邻里关系、社区融合,让党群成为居民温暖的家。 此次活动不仅为居民带来了众多实际、便捷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同时也丰富了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今后,岗厦社区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民生+文化”工作模式,把党员服务市集打造为常态化惠民平台,让民生微实事更好顺应群众期盼,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