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临近,候车大厅内,人头攒动;检票闸机口,秩序井然。春运开启第九天,全国共发送旅客约3.44亿人次,流动中国不断恢复生机与活力。
三年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在有效应对全球五波疫情冲击、有效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经济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增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发展,高效统筹取得实效
最近,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格外热闹,外贸“出海团”陆续回国,从海外市场带回的不仅有实打实的订单,还有对市场新动向的把握和未来发展的信心。
2022年,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外贸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40万亿元。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稳经济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各地按下经济复苏“快进键”。
应对世纪疫情是一场大战大考,关键是如何做到既保生命、保安全,也保经济、保民生。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我国走出了一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
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重要遵循。
2020年初,疫情来势汹汹。紧要关头,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要求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用“高效统筹”对防疫情、稳经济的整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要求。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六个更好统筹”首位,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对精准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作出了重要指引。
坚持科学决策、创造性应对——
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先后印发、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先后出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国始终坚持科学、精准、主动,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
从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到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我国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及时果断进行一系列重大部署,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回首三年,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交出一份殊为不易的成绩单:2020年,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1年,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
“中国经济‘稳住了’的背后,是科学精准的防控与有力有效的统筹。”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全国落实“更好统筹”要求,各项政策形成合力,在共同努力下,必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关键时出手、要害处发力,最大限度稳住基本盘
一边是疫情反复冲击,一边是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多重压力不断叠加。三年来,党中央察大势、把方向,在关键时出手、于要害处发力,牢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这是稳大盘的底气所在。
新年伊始,山东省乐陵市启润轮胎(德州)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设备,车间一片忙碌。公司负责人韩孝圣说,几个月前,企业因原材料成本上涨、资金回笼慢等,一度遭遇现金流紧张,“909万元留抵退税款及时到账,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推出“降、缓、返、补”组合拳、出台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扩围……从中央到地方,对市场主体的纾困帮扶力度空前: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超2.5万亿元;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万亿元。密集出台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应对困难的底气。
多措并举保产业链供应链,这是经济社会运转的基础。
从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到搭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打出保畅稳链“组合拳”;从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到公路及航道、船闸防疫检查点“应撤尽撤”,打通交通“主动脉”“微循环”……逐个攻关重点地区突出问题,保交通物流畅通,稳产业链供应链运转。
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必须守好的底线。
春运返乡,农村地区群众用药就医牵动人心。近日,多部门紧急联合生产企业向农村地区免费供应医用制氧机1万余台。
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是统筹的应有之义。三年来,从确保生活物资供应不断、“粮袋子”“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到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对特殊困难群众的兜底……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周密部署,14亿多人民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说。
既谋当下、又计长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满载着家电、家具和日用品的50个集装箱,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驶出西安国际港站,开往欧洲。数万列疾驰的中欧班列,为畅通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三年来,我国将抗疫情、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统筹发展与安全——
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统筹部署的一系列粮食稳产增产举措落地见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维护能源安全;锻长板补短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既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又办好保证国家安全这个头等大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
近日,我国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获批上市。作为国产首个ECMO设备和耗材套包,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从C919振翅蓝天到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在与疫情的持续斗争中,我国始终聚焦自立自强的科技政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位一体推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持续深化改革——
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四梁八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行长远谋划……一个个重大部署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区域重大战略纵横联动到高水平对外开放蹄疾步稳,一项项重要谋划疏通高质量发展的经脉。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一定能做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原标题《新华述评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五 》)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