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至,电量满满的孩子们在作业之余,还可以有点啥娱乐?
2022年12月31日起,在CCTV-8、腾讯视频播出的电视剧《米小圈上学记》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长久以来,除了动画,孩子们几乎没有太多的观剧选择。亲子向电视剧的长期缺位,动漫、游戏、虚拟偶像的崛起,让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元宇宙”。
遥想30年多年前,80后的寒暑假有《西游记》《小龙人》的陪伴。到了90后这代,他们有《快乐星球》,00后看《巴拉巴拉小魔仙》……10后的选择难道就只有《小猪佩奇》《冰雪奇缘》《宝宝巴士》吗?随着年龄的增长,讲述他们现实生活的真人影视剧在哪里?
课堂上的小动作、班级里的恶作剧、写作业的小聪明还有那些永远买不够的漫画、玩具,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烦恼就是如此真实。《米小圈上学记》围绕米小圈友谊、校园生活和家庭的三大核心故事场景立体展开,全集26集,目前已播出过半。
一集一个小故事,组合成有趣有智的、属于中国当下孩子的“童年日记”
童心童趣,“鸡毛蒜皮”里的真实生活
不管长大以后的世界有多么的骨干,丝毫不影响孩子们世界的丰满。
对米小圈和他的朋友来说,开心可能是好朋友之间的一个手势,也可能是某次赢过同桌、班长李黎,还可能是获得了朝思暮想的礼物……虽说童年并非无忧无虑,但其实也就是成年人眼中那些“鸡毛蒜皮”构成了小学生们生活的全部。做少儿真人剧,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俯下身去研究、探索“儿童视角”,用一颗童心看世界,去讲述只有孩子们才懂的“欢笑与泪水”。
《米小圈上学记》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或者说“人设”。
“米小圈”小学校园里典型的“机灵鬼”,成绩虽不拔尖,但内心善良、性格充满童真,虽然常常为自己的鬼主意付出哭笑不得的代价,但下一次冒险,他还是冲在最前面。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有一个胖子,铁头就是米小圈的胖子朋友,他憨厚善良、忠诚可靠。每个人的学生时代也都有一个爱管闲事的班长,李黎就是剧中那个“完美主义者”班长,认真学习、看重规矩、拒绝错误、自信满满。此外,三年五班的老师组,也出现了学生时代三种不同类型的老师:莫老师是“神仙姐姐”,温柔体贴、如沐春风,永远微笑示人;肌肉老师是乐于陪伴孩子玩耍的“小哥哥”,热情似火、魅力无限;而魏老师则是教导主任式的厉害角色,对待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家长方面,《米小圈上学记》采用了家庭剧中经常出现的“虎妈猫爸”设置,米爸崇尚快乐教育,是一个支持米小圈的奇葩想法的时髦父亲。
就是这么一堆“各异其趣”的人,聚集在起立,通过一次次孩子与孩子、老师和孩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斗法”,书写了一部有趣有智的、属于中国当下孩子的“童年日记”。
寓教于乐,将思想启蒙藏在故事发展中
逗趣、欢乐、暖心、引人共情……这是观众看《米小圈上学记》给出的评价,在腾讯视频的评论区,还有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角色画了出来,可见对于剧集的喜爱程度。
据悉,《米小圈上学记》的创作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打磨剧本,原创内容达到60%以上。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是从儿童视角出发,但是《米小圈上学记》并没有放弃正向价值引导,而是寓教于乐,将思想启蒙藏在了故事发展之中。剧中,不少故事选题是创作团队在调研当下小朋友们、家长们会面临的、关心的议题后加入到剧中。在《我的好朋友》在误会的化解中展现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共同进退的友谊真谛。《班长之争》在米小圈对于错误的自我认知中,让大家懂得什么是荣誉与责任。《二爷爷来了》在一连串的反转剧情中,教育大家孝顺老人、知恩图报、关怀家庭等。此外,在剧集的开篇和结束,还设置了首尾呼应的价值引导,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友情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
制作层面上,《米小圈上学记》追求生动生活的风格,同时追求精致影像,让整体剧集具有“代入感”,同时又不失“童话美感”。在生动自然、有生活代入感、时代感的基础上,用“童话感视觉”来突出童真、童趣感,以干净明快、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美学呈现本剧内容调性。剧中,有不少“脑洞大开”的场景。肌肉老师展现出的“飞毛腿”“倒挂金钩”等绝技也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时代的更迭,小观众的审美诉求也在不断提高和明确,作为一部以孩子为主角的喜剧剧集,《米小圈上学记》没有把小观众当“没看过什么的小孩儿”,而是把他们当作与成人平等的观众,尊重观众从少儿观众开始,从少儿阶段培养观众的故事审美力。该剧追求生动的生活化风格,同时追求精致影像,呈现出较强“代入感”的同时又不失“童话感”。
(图片由剧方提供)
(原标题《〈米小圈上学记〉:“10后”成长的烦恼,自己的故事自己演》)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