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千岩万壑的磅礴气势!“孙蒋涛山水画作品展”亮相文博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2-12-31 16:14
摘要

此次展览呈现著名山水画家孙蒋涛新近创作近60幅,展现出艺术家高远磅礴又气象万千的艺术风貌。

千岩万壑间气势磅礴,饱满丰沛。由澳门城市大学主办,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有限公司、深圳美术馆、澳门书画研究院、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千岩万壑——孙蒋涛山水画作品展”亮相本届文博会,正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3号馆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呈现著名山水画家孙蒋涛新近创作近60幅,展现出艺术家高远磅礴又气象万千的艺术风貌。

孙蒋涛,彩墨山水,纸本水墨,70-63x44cm

画之大者意无穷。孙蒋涛表示,穷尽一生,他对大自然种下了不可割舍的感情,那些崇高、伟岸、雄浑、豪放、静谧的特质都深深吸引着他,此所谓“幻化挥烟雨,曼妙生流云”。此次呈现的一批新作,笔墨轻吟,画的皆是心里的山,研山而令众山皆响。

潜心专研 自成一格  

孙蒋涛1960年生于江苏,南京艺术学院博士毕业,1993年定居澳门。著名山水画家,师从中国山水画名家张文俊,潜心专研新金陵山水画派艺术精髓。现任澳门城市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浙江美术馆、日本东京银座美术馆等国内外著名美术馆、展览馆举办个展。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等收藏。

孙蒋涛,晨山远眺05,纸本水墨,63x44cm

孙蒋涛立足澳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及交流事业,他钟情自然,倾力于传统山水画创作,以大山大水为其创作特色,其作常造高远之境,尤擅密笔铺排,注重以线为主结构山体水貌,艺术风格特色鲜明。

作为一名山水画家,孙蒋涛坚守传统,扎根传统,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和精进,他在张文俊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中获取了许多美的信息,并加以综合和取舍,从而表现出了一种博大浑厚的境界。在他所表现的自然中,那种山高水长的超于自然的绘画之气,给人的感受是那么的强烈,又是那么的壮美。

孙蒋涛,纯山图系列之七,纸本水墨,44x64cm

正如艺术家评论家陈履生所言,孙蒋涛的画,重其势,高且大。那突兀的山峰,往往是拔地而起。他在画面的处理中,不为小节所拘,以得其大意而表现出一种整体的气象。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艺术生涯中,孙蒋涛上下求索,探索不断。他躬身于自然之中,在创作中重视采风,从大自然“取经”。他曾数次西行昆仑,穿越戈壁,探两河源头,饮雪域甘泉,在巍巍山川中拓宽胸襟,在体味自然中找寻山水创作的心源。

孙蒋涛,飞流玉带,纸本水墨,63x44cm

坚持不懈,笔耕不辍,孙蒋涛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与自然、与生活保持着内在联系,技法与人文修养齐头并进,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进而表现美。他的山水结体方式,是在自然的似与不似之间,如果说似,它与自然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说不似,它又是人们心目中的自然。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先生论及孙蒋涛的创作,这样说道,“在世界文化多元共存的格局中,蒋涛君走遍欧美,考察寰宇,经深刻思虑,益增中国文化自信,深入中国山水笔墨之道。尤遵传统‘三远’美学,独赏高远之置陈布势,喜以纵笔长线挥写‘山高水长’之境,有寸纸万仞,咫尺千里之趣。望之不独畅精神,且生高瞻远瞩之想,此亦君之心声也。”

孙蒋涛,天作神斧,纸本水墨,63x44cm

深圳美术馆研究收藏部主任覃京侠则感叹,“观孙蒋涛先生所造之境,诚合陆机所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 ’,‘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这种胸怀和追摹事物的能力,结合了孙蒋涛先生对大自然强烈深沉的热爱,以洒脱自如的态度和方法,氤氲出一派当代文人的卓然气度与从容风范。”

一直潜心创作的孙蒋涛也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不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发展。“我想做的是搭建一座‘桥梁’,让中国画通过澳门这个窗口,传递给大湾区及海外的大众。”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原标题《展现千岩万壑的磅礴气势!“孙蒋涛山水画作品展”亮相文博会》)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关越 三审 田语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