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画”来了!《迁流与永恒·眼界——吴小燕艺术作品展》开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2022-12-18 09:54

时隔一年,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小燕系列主题画展《迁流与永恒》再次回归。12 月 17日,《迁流与永恒·眼界——吴小燕艺术作品展》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展厅开幕,展出吴小燕最新创作的20件作品。

据悉,本次画展由文化学者韩望喜、IBOBI早教总裁唐资仪策展,小燕画院、巢空间主办,深圳万科·臻藏会、IBOBI云领俱乐部协办,将持续至 2023 年1月17日结束。

▲展览现场 受访者供图

西藏之行激发灵感,用线条表现“人生背面”

美术教育家、艺术家、策划人吴小燕是小燕画院创始人,也是广东省少儿艺委会委员,广东省陶瓷艺委会委员,深圳市先行示范区文化专家组专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吴小燕在国内外组织策划了多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1988年在东京国立美术馆举办版画展,1988年获得版画鲁迅纪念奖章,2019年2月在法国大皇宫参加法国独立沙龙展,2019年5月参加法国卢浮宫卡鲁赛尔厅艺术展等。

▲吴小燕在展览现场

2019 年 11 月 28 日,吴小燕首次举办个人画展《迁流与永恒》,这既是她从艺 40 年的纪念展,是她多年艺术造诣厚积薄发的一次公开呈现,更标志着她从美术教育家、艺术家往策展人的身份转型。2021年12月,这一系列主题画展的第二次展览《迁流与永恒·方寸之间——吴小燕油画展》开幕,吴小燕计划将《迁流与永恒》作为一个长期的系列主题画展,持续创作下去。

▲市民观展

本次《迁流与永恒·眼界——吴小燕艺术作品展》,是该系列主题的第三次展览,包括吴小燕最近一年创作的20件最新作品,从“线条”的角度来解读时间和空间,采用“流体画”的实验性创作手法,是其绘画观念的又一次突破。

作为一个系列主题画展,《迁流与永恒》的核心视觉符号是“马”,通过创作各种各样的马,吴小燕试图表达一个共同主题:对时空的探讨和思考。迄今为止,《迁流与永恒》已举办三次展览。如果说第一次展览用的是相对写实的绘画手法、第二次展览采用立体透视画的表现手法,那么本次展览的绘画手法又有了新的探索。吴小燕告诉记者,今年这批新作品,她采用“线条”的观察视角,用“线条”来架构所有画面,“这个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由线条构成的,我们的人生也是由厚度、高度、宽度、长度等线条构成的,线条是我观察时间的一种角度。”吴小燕说。

▲展览现场

之所以用“线条”来表现人生万物,灵感源于吴小燕今年的西藏之行。今年5月,吴小燕前往西藏,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自驾游西藏,在海拔5000米的土地上,极端环境中顽强求生的草木生灵震撼了吴小燕,从内心深处,她想把这种生命的伟大和壮阔通过画笔表现出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观藏族的民间织锦工艺时,发现奇特瑰丽的织锦反面,竟然是另一幅同样美丽的画面,长长短短的线条通经回纬,“这正是一种人生的隐喻,正面是看得见的人生,背面是看不见的人生。”在吴小燕看来,这种“人生的背面”尤其值得深入挖掘。

“流体画”实验性创作方式

本次画展最引人注目的,是所有画作均采用风靡国内外的“流体画”创作方式,迷幻空灵的色彩,犹如浩瀚无垠的星河宇宙。

流体画是20世纪或更早,民间艺术用于装饰所需,运用油水不合之原理的染纸工艺。近年来,国外一些混合媒材艺术家将这种古早的工艺“嫁接”到现代抽象画之中,将丙烯与硅油、树脂、水的混合流体变成可流动的液体颜料,再将颜料倾倒在画布上,任其自由流淌而形成独一无二的画面效果,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艺术喜好者体验与尝试,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蔚然成风。

▲《规则与逆(之二)》

吴小燕用“流体画”的创作方式,结合二次创作,来表现她所理解的世界。这种带有实验性质的创作手法之所以让她着迷,吴小燕坦言,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上古哲学倡导“道法自然”的人文理念,流体画的艺术形式恰巧体现道法自然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是因为特殊的创作过程,每条线的流淌至少需要一分钟,而每幅画由上万条线组成,创作完成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它是真正的时间凝聚的产物。”

与此同时,吴小燕的“流体画”中,还有大量的二次创作痕迹,并非完全流体运动的自然效应。最典型的是《规矩与逆》三张系列画作,在经纬织就的网状画面中,一些或传统水墨或现代抽象的马儿嵌入在其中,奇妙又和谐。《木灵》则是画展现场最吸引观众的一件作品,吴小燕用十多层线条将画面不断覆盖,对森林深处的隐秘故事做了极有层次感的展现。

▲《木灵》

西藏主题的画作如《疗愈之光》《远山》《幻》,都凝聚了吴小燕的西藏旅行记忆。“从西藏回来之后,我脑海里时常出现两个世界,一个是生命蓬勃生长的黄土地,一个是寸土不生的雪白冰川。”吴小燕说,她把西藏的远山、草原、河流、动物,都通过抽象的勾勒方式,留在了自己的画作中。

▲《疗愈之光》

“记忆”是吴小燕本次画展的另一个关键词。她把许多人生记忆通过抽象、变形的手法,在画作中呈现出来,以《记忆》为名的画作即如此。在这件作品中,吴小燕把幼时对父亲老家吴公馆的记忆还原,让这座只存在于记忆中、已经衰败的老房子“活”了过来。2021年5月,为纪念父亲、已故书画名家、篆刻名家吴桂材,吴小燕在故乡广东省湛江吴川市兰石镇百官山村建了一座吴公馆博物馆,并购置了十几万元图书,把它作为公益性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新作《记忆》,就凝聚了吴小燕这一段人生实践。

▲《记忆》

画展主题“眼界”体现中国美学

当天的画展吸引了众多艺术评论家、艺术爱好者前来。市民被新奇的“流体画”形式吸引,和画家一同漫步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星河里,一起探索宇宙之美,同时也在其创作中感受到生命的奥妙无穷,进而获得新的生命能量。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合影

谈及本次画展主题“眼界”,策展人之一、文化学者韩望喜对记者解释说,中国美学无过于“观照”之美,以何来观?以何来照?眼界与心境,“我观赏小燕老师的画作,她的眼界,就是以心照物。”而“流体画”的实验性创作方式,在韩望喜看来也与哲学相关,“普罗提诺认为世界是本体的‘流溢’而生成的,小燕老师的画,是以画写心,无数的线穿越时间、空间,穿越于无声的万千世界,灵魂的流溢何其震撼。”

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赵进军对吴小燕的西藏主题画作称赞不已。“今年五月,我在微信上看到,小燕女士携一女友从深圳自驾车驶向千里之外的世界屋脊探访珠穆朗玛峰。这太令人惊讶啦!尤其当看到小燕与女友在望得见世界最高峰的冰川脚下搭起小帐篷过夜时不禁十分感慨。即便两位男士驾车独闯西藏高原也很不简单,何况两位女士在近一个月时间里风餐露宿、翻越雪峰,既挑战自我又考验人体极限。但我相信这一勇敢的世界屋脊之行定会转化成人生难得财富,成为小燕女士不断成功创作的力量源泉。”赵进军说。

导演李静评价道:“对燕子来说,马是自由对她的呼唤,是她生命奔放的全部。也许燕子所表现的,与画技无关,与所画之物无关,却有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意。”评论家李迁则独爱《红尘》这件作品,认为“画布上的归途,心猿意马是常人常态,天马行空则是艺术的神韵,被网络笼罩的马,活在幻想的草原,黄昏之下,何处是归途。”

据悉,本次展览还同时出版画册《迁流与永恒·眼界:吴小燕画展》,集纳了吴小燕过去两年创作的所有作品。

(原标题《风靡国内外的“流体画”来了!《迁流与永恒·眼界——吴小燕艺术作品展》开幕》)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