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深企助力 葛根成了青溪村致富一宝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桑晓 张敏
2022-12-15 19:17
摘要

乡间的小路弯又长,振兴的大道宽而广。

葛根全身都是宝,而且很容易存活,但要真正种好却不容易。比如这个季节要翻土,来年春天下苗的时候还要施点肥,确保土壤湿润松透,种出来的葛根才能高品、高产。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青溪村的脱贫户钟叔,因为种植葛根,与深圳市桂花股份合作公司(下称桂花公司),演绎出一段“万企兴万村”的佳话。

去年7月22日起,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办事处对口帮扶苏区镇,在观澜街道党工委及在驻苏区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苏区镇帮扶工作队)的助力下,桂花公司积极参与苏区镇乡村振兴工作,与苏区镇青溪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协助青溪脱贫户种植葛根。日前,苏区镇青溪村这一项目入选2022年“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案例,是全省入选84个典型案例、深圳入选12个典型案例之一。

观澜街道帮扶苏区镇“万企兴万村”签约仪式。

青溪村是“苏区镇精神”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蝉茶主产区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时,苏区镇提出“红+绿”发展思路,即保护、利用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旧(遗)址群,提升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同时发展绿色农业,其间就包括建立葛根种植示范基地。

驻苏区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来自深圳观澜街道办的夏昌江告诉记者,选择种植葛根,是经过一番调研后,由工作队、村两委及村民共同确定的。首先,青溪村强壮劳动力大多外出,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人和小孩,而种植葛根相对简单,不需要太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最关键是,葛根种植在青溪是有基础的,⼯作队了解到⻘溪村的脱贫户钟叔家已开始尝试种植葛根,但因家⼈残疾,也缺乏种植技术,葛根试种植成效暂不明显。

2021年冬,村两委干部和驻苏区镇帮扶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商议后,决定引进葛根种苗,以试种的方式探索新产业,积累经验再扩大面积。与此同时,夏昌江向观澜街道办汇报了此事,并寻访到同样位于观澜的桂花公司,向该公司咨询种植葛根的技术及可行性等,获取一定经验后,工作队又前往紫⾦县县城专⻔采购葛根苗3500株送⾄脱贫户钟叔家中。4⽉12⽇,驻苏区镇帮扶⼯作队全体成员,与钟叔⼀起种植葛根共3.2亩,并将相关种植技术向其传授。

4月12日,驻苏区工作队全体队员协助钟叔种葛根。

4月26日,帮扶工作队队员再次来帮钟叔一起给葛根除草。

种植葛根,从办田、种植、施肥、插篱笆到除草等等所有田间管理,可以雇请当地农妇操作,让她们有事做有活干,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增收。但资金从哪里来?在这过程中,在观澜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桂花公司积极参与到苏区镇镇乡村振兴工作,与青溪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

青溪的葛根长势很好,都快两米高了。

至此,青溪村建立葛根种植示范基地的项目,从资金、技术到人力,可谓万事齐备了。夏昌江告诉记者,青溪村葛根种植基地虽然初期只有4亩,但已经先后接纳当地10多个劳动力就业,其中大部分是中老年妇女。在葛根田间除草管理这种稍微轻松的劳动,正适合她们。

桂花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桂花公司会继续与驻苏区镇帮扶工作队一起,多途径多形式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将帮扶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生产劳动实践与耕读教育活动,为青溪村学生劳动课提供实践基地。也希望更多从事乡村振兴工作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办起自己的试验田、示范地,生产出更多的美食材料给人类,带动更多的人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乡间的小路弯又长,振兴的大道宽而广。

产业助振兴,“造血”提经济。据介绍,去年7月以来,根据苏区镇镇发展的构思,深圳共投入帮扶资金1810万元,其中龙华区委区政府投入帮扶资金900万元、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观澜街道办事处及各单位投入帮扶资金410万元。“红色”是苏区镇镇发展的中心,还拟投入750万元规划设计红色苏区镇,其中包括苏区镇党校、苏区镇服务中心、“血田”广场、圩镇的规划设计工作。明年举行炮子乡农会成立100年纪念活动,宣传“红色苏区镇”名片做准备。

(图片由驻苏区镇帮扶工作队提供)

(原标题《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深企助力 葛根成了青溪村致富一宝》)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王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桑晓 张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