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铆足干劲全力建设全球物流枢纽城市

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2022-12-13 17:27
摘要

依托良好的物流基础,畅通流通渠道,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方面率先示范,深圳正着力走出一条物流业与制造业共生共荣的高水平发展之路。

物流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研判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更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在深圳和大湾区强大制造业的支撑下,作为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深圳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多年全国领先。

今年7月,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的《深圳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策略(2021-2035)及近期行动方案》出台,深圳将构建形成多层次、多模式、多功能、多业态的全球物流枢纽城市,并围绕这一定位,着力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国际物流转运中心和全国物流创新应用中心。

7月28日,世界最大集装箱船“长颖”轮顺利靠泊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摄

依托良好的物流基础,畅通流通渠道,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方面率先示范,深圳正着力走出一条物流业与制造业共生共荣的高水平发展之路。

三大国家物流枢纽稳步推进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我们拿下来了,空港型的国家物流枢纽我们拿下来了,商贸型的国家物流枢纽我们也拿下来了!”谈起深圳物流业的发展和优势,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充满了自豪。三年获批三个国家物流枢纽,足见国家对深圳的重视,同时也显示出深圳物流业在全国举足轻重的江湖地位。

深圳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主要依托全国第一个物流实验基地—平湖物流园区,以及国家铁路一级物流基地——平湖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进行建设。2020年“湾区号”中欧班列从这里首发以来,到目前已覆盖38个国家,开通线路13条,开通班列338趟次,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了国际物流服务,形成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实现贸易额11.6亿美元。目前,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正在致力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全球贸易支撑节点、国际陆海互联“物流创新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商贸物流服务平台,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及功能配套最齐全的综合物流枢纽标杆。

2020年“湾区号”中欧班列首发以来,目前已覆盖38个国家,开通线路13条。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深圳空港增长也非常迅猛。作为深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深圳机场近两年客货运保持在全国前三,货运全球前20名。2022年前11个月,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货运量同比增长21.1%。2022年以来,深圳机场加快构建“国内主要城市速达、国际周边城市畅达、洲际主要城市通达”的航空物流网,全力打造“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进一步提升了航空物流对高端制造、跨境电商、生鲜冷链等适空产业综合服务能力。

在港口方面,深圳港砥砺前行,近10年来集装箱吞吐量一直居全球前四。今年,盐田港发展依然韧性十足。东部港区正在抓紧建设,1-11月盐田国际驳船总吞吐量超过去年总量;海铁联运业务同样延续增长态势。

盐田港。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今年,深圳出台了深圳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将在“十四五”期间,建设高效集约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形成3个国家物流枢纽合力共筑的“海、陆、空”高效集约的国家物流枢纽体系,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推动深圳融入国家“枢纽+通道+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

5大重点建设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

深圳是我国首个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目前,深圳现代物流业整体竞争力保持全国领先。深圳物流枢纽地位不断凸显,行业运行效率全国领先,行业领军企业不断涌现,快递业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业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体现发展质量的重要载体。

今年7月,《深圳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策略(2021-2035)及近期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建设策略》)出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导向,聚焦深圳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明确了下阶段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方向、建设重点和实施路径。

“作为深圳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建设高效集约的全球物流枢纽城市的顶层设计,《建设策略》出台实施,对深圳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能力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推动深圳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建设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具有重大意义。”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建设策略》提出,到2025年,深圳产业链供应链将实现加速融合,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初具规模,物流规模化、组织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形成与深圳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到2035年,深圳将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物流节点及通道网络,系统化布局、集约化建设、高效化运行等成为全球标杆,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为此,深圳将在5大重点建设领域持续发力,包括:建设全球性综合物流枢纽、创新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模式、推动物流基础设施体系高效运行、打造专业化高效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保障措施。

产业蓝图绘就甩开膀子加油干

有厚实的行业基础,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在采访中,无论是物流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都对深圳物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迅航星辰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艳军对记者说,“10多年前,深圳率先在全国搞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并设物流基金,把物流业列为深圳的支柱产业,让深圳物流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如今,基础比以前好了很多,深圳物流业到了甩开膀子加油干,更上一层楼的时候了!”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博士则提出,充分发挥深圳在全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发挥“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深圳物流全球辐射力、影响力,全方位(海陆空铁邮)打造全球的物流枢纽。

促进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发展已经被写入《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原香港理工大学航运学讲座教授、物流与航运学系主任、董浩云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主任刘建华告诉记者,以“绿色、智能、洲际”为主的物流供应链创新已经是主流方向。深圳可抢占海铁港航技术先机,打造“绿色智能洲际物流中心”,成为世界数智物流中心前沿。深圳物流与供应链协会秘书长郑艳玲也表示,随着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深圳可以争创中国物流供应链科技创新示范城市。

(原标题《深圳铆足干劲全力建设全球物流枢纽城市》)

编辑 李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