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城市峰会开幕,生态环境部部长点赞深圳!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2022-12-12 12:04
摘要

12月7日-1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12月7日-1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当地时间12月11日,COP15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以下简称“城市峰会”)召开。本次峰会以“深化地方生物多样性行动”为主题,围绕影响、参与和行动三个环节(分论坛)展开。来自全球数百个知名城市和省(州)的领导和缔约方、国际组织高级别代表等受邀参会交流。

黄润秋部长在城市峰会上致辞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峰会并致辞。黄部长分享了中国的理念和方案,并以深圳等城市为例介绍了中国致力于打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友好城市的相关做法:中国的深圳市,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将上世纪深圳湾填海留下的滩涂,建设成为大都市内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吸引了100多种珍稀鸟类在此栖息,为城市保留了集湿地体验、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宝贵生态空间。  

第七届城市峰会会场

据了解,深圳建市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高强度地实现了快速城市化,由一个仅31万人的边陲小县迅速发展为一个实际人口超过2000万、GDP超过3万亿元的超大型城市。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空间资源趋紧、环境污染和人口压力等问题,深圳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

深圳生境多元,山水林田湖草海要素齐全,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保有了丰富且典型的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既有森林草地河流湖库,又有滨海岩岸沙滩和滩涂湿地,表现出南亚热带区域南缘的植被特点。来自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为支撑深圳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物种多样性方面,深圳市记录维管植物2086种,记录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5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3种。尽管深圳陆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但全市鸟类种类总数约占全国的1/4,为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着“深圳力量”。遗传多样性方面,深圳野生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其中蕴藏了多样珍贵的遗传基因。有黄樟、浙江润楠等资源植物1500余种,松叶蕨、黑桫椤等野生古孑遗植物54种,短肢角蟾、深圳后棱蛇等特有物种39种,深圳巨腹蟹、深圳香荚兰等以深圳地名命名的野生动植物有20多种。此外,随着多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带来的环境质量提升,一些曾经“消失”的野生动植物重新回归,如水蕨、唐鱼、豹猫、欧亚水獭等。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于2022年11月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召开,“地球之肾”湿地不仅迎来新的保护发展契机,“深圳”也以崭新的城市“生态名片”一次次闪亮全球视野。在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宣布要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北京时间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通过决议,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这也是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和深圳华侨城湿地获国际湿地中心授予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

(原标题《COP15城市峰会开幕  生态环境部部长点赞深圳!》)

见习编辑 陈桥魁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