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粤曲回味无穷!第五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粤剧粤曲展演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2022-12-11 17:55
摘要

12月9日,第五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粤剧粤曲展演之粤曲流派名腔名曲专场粤剧流派名家名剧专场在西乡会堂举行。

12月9日,第五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粤剧粤曲展演之“粤曲流派名腔名曲专场”“粤剧流派名家名剧专场”在西乡会堂举行。

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粤港澳地域邻近、文脉相近的优势,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互通共建共融共享平台,以粤剧粤曲等为媒,促进大湾区艺术家和青年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办,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连续承办的第五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粤剧粤曲展演与鹏城市民再次相约。

随着粤曲文化的兴起,大批专业名伶走红歌坛,她们中有些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唱腔,自成一家,甚至形成自己的流派。如邓曼薇,她独创的星腔低回婉转、缠绵悱恻,受到广大歌迷的喜爱,至今仍有人传唱。还有如红线女称红腔,罗家宝称虾腔,陈笑风的“风腔”,芳艳芬李宝莹的“芳腔”,马师曾的乞儿喉技法称马腔,白驹荣的鼻音技法称白腔等,都深受粤曲爱好者的喜爱。

当日下午举行的“粤曲流派名腔名曲专场”带领现场观众再次重温这些名腔名曲。

国家二级演员谭兰燕首先登场,带来了芳腔名曲梦断香销四十年之《残夜泣笔》。紧接着,由资深粤剧演员、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入室弟子、虾腔粤剧艺术传人、虾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南山区粤剧团团长和著名粤曲表演艺术家黎宛红老师带来的虾腔、芳腔名曲梦断香销四十年之《弯凤分飞》。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青年粤剧艺术家、深圳市粤剧团当家文武生、粤剧风腔传人、中国戏剧文化奖得主晓毅带来风腔名曲《山伯临终》。深圳市粤剧团当家花旦卜美玲带来的红腔名曲焚香记之《打 神》。曾多次荣获省市举行的艺术大赛大奖、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著名文武生黄伟坤给大家带来的凡腔名曲红楼梦之《情僧偷到潇湘馆》。最后由虾腔粤剧艺术传人梁永基和获全国戏剧文化表演奖、国家二级演员李翠翠给大家带来虾腔、芳腔名曲柳毅传书之《龙女洞房》。

当晚举行的“粤剧流派名家名剧专场”聚焦经典。由陈沛嘉、林婉君演绎的传统粤剧折子戏梦断香销四十年之《弯凤分飞》率先登场。梁永基、李翠翠 、苏富强表演的传统粤剧折子戏《新霸王别姬》,陈 军、陈灿表演的传统粤剧折子戏《狄青闯三关》等轮番上演。杨宪成、叶爱嫦演绎的传统粤剧折子戏《洛水梦会》压轴。

从乡村戏棚到城市戏院的商业化进程中,粤剧不断革新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在唱法方面,改用平喉后,粤剧曲牌更加丰富,演员发挥空间大,表现手法多样。他们在长期的演唱中渐渐形成自己的格调,自成体系,形成唱腔流派。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海外文化和影视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却被 现代的青年人所忽视而造成观众断层,粤剧流派唱腔发展停步不前的景象。因此,关于粤剧的传承与发展,便成了当今社会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第五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为深圳市民送上粤剧流派名家名剧晚会活动,目的就是让市民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优物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原标题《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好听的粤曲回味无穷 第五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粤剧粤曲展演举行》)

见习编辑 葛墨含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克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