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年末招商展会一场接一场
以最大诚意、决心、魄力及最好政策服务引导项目落地
疫情防控措施更加优化,商贸活动更加活跃,经济发展更具韧性。正值年尾冲刺,深圳将密集举行多场重量级招商、展会、峰会等经贸活动,展现深圳城市活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即将签约落地的系列重大产业项目,为深圳稳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重磅展会及经贸活动主要包括:2022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十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第八届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暨2022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周,以及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2022年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等。
目前,深圳正全面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借助系列经贸活动,以最大诚意、决心、魄力及最好政策服务,鼓励和引进各类要素资源在深圳聚集,引导和撮合更多优质项目在深圳落地。
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是深圳一张全新招商名片,既能展现深圳重点布局和发展的产业动态,也能窥见全球投资“风向”。12月9日将举行的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是深圳年度压轴招商大戏,将面向全球、聚焦产业、全域联动、整合全球资源,积极把“投资深圳 共赢未来”的城市品牌推广至世界各地,全面展现深圳的经济活力、创新动力、城市魅力和投资潜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投资发展首选地。
日前,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举办。图为市民参观汽车电子零件展览。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杨少昆 摄
作为集中展示深圳“双区”建设成果、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平台,及汇聚全球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平台,大会将举办1场主活动、12场区域招商大会、N场境外分会场和产业(行业)招商活动,特别是一批符合深圳“20+8”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将签约落地,充分彰显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坚定看好深圳。
坐落在龙岗区的深圳国际低碳城是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更是全球低碳发展样本。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十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将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双碳”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绿色低碳场景应用示范等活动。期间,将发布系列“双碳”成果,一批重大项目签约,一批重量级嘉宾将就“双碳”发表见解,由此引领“双碳”发展方向。
随着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落地,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风头正盛,一大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在深圳落地生根。即将在坪山举行的第八届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暨2022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周,传递深圳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动能的积极信号。
一场场招商大会,一场场高峰论坛,一场场项目签约,即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频密发生,这将为深圳提供更多智慧和发展动力,同时也展示市场主体坚定看好深圳、扎根深圳的信心,从而助推深圳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圳连续三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引发关注
对标国际一流持续提升政府优质服务
近日,深圳连续三年被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对此,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主动对标最好最优最强,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奋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最佳城市。
据悉,今年是全国工商联连续第4年发布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深圳再度被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至此,深圳已连续三年获评“最佳”。此次共有89000多家大中小微民营企业参与调查,评价对象包括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今年,位列前5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不含直辖市)为:深圳、杭州、广州、苏州、成都。
12月7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营商环境是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体现。营商环境好,企业信心强,城市发展动力就足。一直以来,深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主动对标最好最优最强,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迭代出台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奋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最佳城市,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登记的商事主体累计达到391.1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10家企业入围《财富》世界500强。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00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超过3800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有442家,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前茅。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深圳作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今年出台了《深圳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开启营商环境5.0改革,提出200项改革措施,致力于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在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方面,深圳启用“智慧警务舱”,市民可“一窗办理”户政、出入境、车驾管等16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有效解决“多地多窗”“分头办理”的难题;搭建商事主体全生命周期“一窗通办”平台,全程零跑动办理企业开办、变更、注销业务,累计为企业节约创业资金超2亿元。
深圳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奖励撬动500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金融血液畅流 万千企业受益
临近年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最后冲刺。激发实体经济活力,金融血液的畅流不可或缺。
12月5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稳经济接续政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实施细则》,对于今年9-12月新增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业务,按照实际发放贷款金额给予银行0.5%业务奖励,按照实际承保贷款金额给予试点保险机构1%业务奖励,并将于2023年1月在官网发布集中受理通知。
“这意味着,全市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输血’将获奖励,从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成本,让万千企业受益。”有关专家向记者表示。
撬动资金流向实体的“神器”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险公司用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银行则接受该保险作为主要担保方式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关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若干接续政策》,通过实施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补贴,可以全力纾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助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难点痛点提供的一个有效的增信工具,通过整合“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力量,能充分发挥保险融资增信功能,帮助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方便、快捷、以合理成本从银行获取信贷资金。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2018年市政府印发《深圳市关于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提出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两年。
为贯彻落实《若干措施》文件精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于2018年底联合印发了《深圳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向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500万元以下、1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缓解深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据悉,试点期间共发放奖励约1100万元,撬动贷款51亿元。近乎1∶500的杠杆效率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成为注资实体经济的“神器”。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一梯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圳金融业正走在积极践行的路上。金融业是深圳的重要支柱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与北京、上海并列内地金融城市“第一梯队”。
据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月报,前三季度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14.74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占同期GDP比重达16.2%。
在稳健增长的同时,深圳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在持续增强。
记者了解到,截至9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8195.4亿元,同比增长17.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8个百分点。科技企业贷款余额8154.24亿元,同比增长31.5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5万亿元,同比增长24.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深圳地区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2.3万户;9月全市各类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6%,环比下降30个基点,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金融驿站”让资金快马加鞭
今年以来,深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业更展现出服务实体经济的担当。
3月16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金融服务支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通知》,指导全市金融机构通过减费让利、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措施,对市场主体进行纾困帮扶,保障疫情期间金融服务“不断档”。
6月28日,经市政府同意,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进一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促经济保民生稳发展的实施方案》。针对疫情常态化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痛点,提出具体举措,例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最高减免40%,执行期限由2022年8月底延长至2022年底。
创新启动金融驿站项目。今年6月,深圳创新启动“金融驿站”项目,通过线下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实体驿站网点和线上设置平台服务专区相结合,打通服务企业融资最后一百米。截至目前,驿站网点已扩张至97个,驿站对接后授信成功企业数量3949家、新增授信规模224亿元、新增融资担保业务规模45.2亿元,累计举办金融驿站主题活动41场。线上线下金融驿站累计解决资金806亿元。
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深圳金融工作锚定而动。
积极争取开发银行专项贷款支持。国开行深圳分行与市国资委建立应急协作机制,向深投控、深圳燃气、深农集团等6家市属企业发放应急贷款;完成鲲鹏资本并购华为荣耀项目首笔220亿元并购贷款评审和发放,有效支持手机产业链安全稳定。
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产品宣传,有效提高实体企业对于政策性银行产品服务的知晓度。
引导开发性银行转贷款合作。国开行深圳分行与辖内商业银行加强合作,推出“开发性金融+互联网科技”转贷款新型小微企业服务模式,推动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
强化重点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截至9月5日,深圳已获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40个,涉及资金251.3亿元,助力广东省圆满完成国家布置的任务。
多措并举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积极争取再贷款政策,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的有效手段。用好科创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扩大深圳贷款供给总盘子、推动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具有积极意义。
6月23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组织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召开科创再贷款工作会议,研究帮助银行机构争取更多的再贷款额度。8月初,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已向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提交首批申请并获批额度。
稳步提升深圳金服平台服务效能。201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发建设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线上需求发布、银行产品智能匹配,为深圳企业提供精准化的线上融资对接服务。
新冠疫情发生后,这种“足不出户、线上对接”的模式受到广大中小微企业的青睐,2020年平台解决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了420%。今年以来,深圳金服平台累计发布需求金额5658亿元,共计解决金额2761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08.06%。
助险企降成本拓业务
近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稳经济接续政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将对在深圳市结合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开展相关授信业务的银行和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进行扶持。受惠企业倍感振奋,表示将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通过政银保合作协同创新,持续扩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支持企业发展。
“通过与银行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我们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重研发、轻资产等特点开发了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创新业务,并于2019年推向市场。截至目前已承保贷款金额约7.8亿元,支持了194家深圳科技型企业通过保证保险增信方式获得银行贷款,缓解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场反响较好。”国任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
有保险业人士指出,此次《细则》出台,有望为保险企业带来系列利好。“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保险公司开办该项业务具有一定风险,政策激励能够让更多保险公司积极开办该项业务,也能让保险公司降低该新产品的综合成本。”
编辑 陈荣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陈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