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当前疫情防控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姚龙华
2022-12-07 17:55
收录于专题:防疫“新十条”

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最新通知,推出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包括无症状、轻症可居家隔离,跨地区流动不查健康码、不需落地检等公众极为关注的重磅措施。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防控措施新调整,不少人说,有点感动,又有点不“敢动”。“感动”,是因为疫情防控越来越科学化、精准化、人性化;不“敢动”,是担心政策“松绑”之后感染风险上升。

与之相伴随的,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大胆,觉得疫情已经没啥威胁了,可以彻底放飞自我了;二是过度恐慌,认为防控已经基本放开了,因紧张焦虑而盲目跟风大量“囤药”。

无论是盲目大胆,还是过度恐慌,都是不科学的。抗击疫情三年,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积累了丰富防疫经验,过度恐慌实无必要。但同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毒力虽然下降了,但其隐匿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我们依然不能轻视它。世界卫生组织日前表示,我们现在距离能够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那一刻更近了,但我们还没走到那一步。防疫措施是优化调整,不是放开、“躺平”,大家切不可心存侥幸,把个人防护不当回事。

科学认知是理性行动的前提。对病毒以及疫情的一知半解,是造成错误倾向的主要原因。掌握病毒感染的科学知识,搞懂疫情传播的基本规律,才能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做好疫情防控,需要科学精神。不仅需要“科学家的科学”,以科技攻关提升防控水平和治疗能力;也需要“公众的科学”,以科学防护守卫个人自身安全,以科学素养培育健康文明习惯。以科学态度看待疫情,凭科学知识去伪存真,用科学方法做好防护,从最基本的正确戴口罩,到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都是最基本的防疫科学素养。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些专家学者以“硬核大白话”成为圈粉“网红”,在答疑解惑的同时,提振战胜疫情的信心;官方发布和主流媒体及时推出权威疫情信息和大量科普知识,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疫情,让大家面对疫情多了些淡定与笃定。

科学手段是战胜疫情的利器,科学精神是穿透疫霾的阳光。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只有针对性地做好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解读和防疫科普宣传,引导民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才能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疫情防控不松懈,科学防护最重要。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四方责任”的重要一方,都要相信科学、尊崇科学、依靠科学,用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自身免疫力“加码”,减少病毒的可乘之机。

(原标题《用科学精神增强“免疫力”》)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姚龙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