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凌晨,新华社连发三篇时评聚焦疫情防控,指出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
(新华时评)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方便
严禁采用硬质围挡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严格把控全市涉及民生保障相关的商场超市涉疫处置工作,做到快封快解,原则上关闭一天后即重新开放,最多不超过三天;近期疫情防控实际操作中,一些小区出现阳性后,封控措施精准限定于单元,且快封快解……北京这些措施一出台就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方便,是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尤须切记。抗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民造福,就是护佑每一个人的健康、平安。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千方百计地提升常态化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统筹做好防疫管理和服务保障;无论何时都要把百姓需求真正放心上,解决好百姓的关心事、关切事,耐心细致周到做好群众服务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支持、配合,凝聚起疫情防控基层一线的强大合力。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初心使命所决定的。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提高科学防控水平,不断优化动态清零措施,努力把疫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我们就一定能早日迎来全面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那一天。
(新华时评)方舱无小事
方舱,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设施。11月27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6场新闻发布会提出,方舱无小事,要全力加快建设,统筹做好硬件、物资和人员准备,完善水、电、厕所、取暖等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各服务团队衔接配合,提升对患者的服务保障能力。
这些天来,许多感染者积极配合、按照相关要求进入方舱。面对身体、生活和心理上的多方面不适,他们需要周到服务和细致照顾。一定要做好住宿、食物、环境卫生等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疏解他们的焦虑和困难,让他们住得安心,尽早康复。
方舱无小事,说到底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不少方舱医院是由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临时改造而来,在硬件设置、物资准备和人员安排等方面,因时间仓促还没能完全到位。要及时听取患者意见,加大物资调配、统筹各方力量,尽快予以调整和改进。冬日寒冷,且近期气温骤降,要格外关注群众冷暖,特别要保障好老人、孩童等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在疫情肆虐的当下,一些方舱已经走在前面。比如北京新国展方舱医院让快递入舱,保障入住人员个性化物资需求;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方舱医院,给每个房间配以空调和分开设置的卫生间、淋浴间;重庆迎龙方舱医院调配来自呼吸急救、危重症等不同科室医生满足患者救治需求……这些举措不仅呵护和温暖了生命,也给了大家信心与力量。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下发文件,专门督促和要求各地加强设置准备,不断提升方舱医院的医疗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希望相关地区从好的做法中吸取经验,在确保建设速度的同时确保服务质量,确保方舱医院成为决胜战“疫”的“生命方舟”。
(新华时评)“三个坚定不移”是制胜法宝
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扩大,严峻复杂的疫情态势,使我国疫情防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
11月1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是党中央科学研判国内外疫情形势后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被近3年来我国战“疫”实践反复证明的正确选择。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任何一名病患。近3年来,病毒频繁变异,形势不断演变,防控策略不断调整,但贯穿其中的理念始终如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14亿多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中国伟大抗疫斗争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抗疫不变的遵循。正是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指引下,中国新冠死亡病例数、住院病例数远低于全球平均值,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举措。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3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0万例。当前,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快速传播,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上升明显,我国仍然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关键在于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线。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我们守好疫情防控的国门,同时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是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宗旨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科学防疫策略。“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我国是人口大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少儿人口超过2.5亿,“一老一小”群体规模很大。同时,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如果不管“防”、放松“治”,大量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等人群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只有更早发现疫情、更快处置疫情、更细落实防控举措,才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当前,要以快制快,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要加强防控能力建设,把防控的人力物资备足备齐,做好疫情应对准备;要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同步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疫情防控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及时主动回应社会热点关切,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并肩作战,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就一定能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原标题《涉及防疫,新华社连发三条!》)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克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02:21腾势是中国第一个新势力豪华品牌,2010年成立,余承东余总竟然是腾势全球首位车主,腾势鱼钩测试210km/h通过,爆胎稳得住,安全实测远超标准。背靠比亚迪,技术强、服务有保障,品牌可靠,买车用车都放心。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