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2022年深圳“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在邓一光文学艺术工作室举行。当代作家、“睦邻文学奖”文学总顾问邓一光,诗人、作家、编剧杨争光,《深圳青年》杂志社社长王海鸿,“睦邻文学奖”终审评委、知名文化学者胡野秋,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毛少莹,飞越彩虹合唱团团长、“一鉴阅读”主持策划人王芳,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袁园,主办方代表黄东和、王威,提名评委代表廖令鹏、孙勇,以及陈末、陈湖、马虹玫、鲁子、一棠、任白衣、汤学汉、袁叙田等获奖作者欢聚一堂,共享文学荣光。
在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大力扶持下,“睦邻文学奖”成功运营十年。作为深圳全民写作计划暨社区文学大赛的专属奖项,今年深圳“睦邻文学奖”年度大奖由青年作家陈末《天台上的女人》荣获,赢得5万奖金。赵勤、陈湖、马虹玫、鲁子、一棠、任白衣、汤学汉、张夏、袁叙田、谭振南10位作者获得深圳“睦邻文学奖”年度十佳。
年度大奖获得者:陈末(右)
年度大奖得主陈末在深圳生活了17年,她形容文学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一棠表示自己对文学的坚持,让他在辍学、打工、做外卖员等颠沛生活中能像骑士一样往前走;陈湖借用诗歌以“火”为喻,表达自己不言败、不向命运低头的态度;任白衣希望继续用文学展现深圳的包容和历史厚度。
主办方形容,一年一度的“睦邻文学奖”就像文学市集。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参赛作品的篇幅渐长,创作周期渐长,成为趋势。如汤学汉为了写好作品,特去山里闭关半个月,以谐趣而朴实的创业故事打动评委,他自诩获奖就如农民见到丰收的谷子一般喜悦;马虹玫透露自己前后花费了三年时间来准备参赛作品;袁叙田深受平台“以文会友”的感召,从一位旁观者到参赛者,不断进步,最终站在了领奖台上;从事严谨的法律工作的鲁子酷爱写诗,并表示自己会继续写下去。
本次活动也是一场总结深圳文学写作现象的研讨会。邓一光剖析了“全民写作”、“社区文学”等概念,认为该大赛作为一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实践和实证,借助互联网工具,拆掉门槛,令文学的天赋权力、公共表达权力和个体写作者蕴藏的能量,得以在更为广阔的层面成为现实,社区写作对文化名城具有实在的重要成就作用。邓一光认为平台涌现出了大量传统作家未曾涉及的领域和形象,社区文学通过书写自我、社区和世界,建立了精神创作、共享的文化动力,存有一种多维立场共同体表达的实践特征。在社区写作面对创作风格同质化、圈层不断固化的难题下,需要有接续世界的眼光和包容世界的胸怀,需要在丰富生活的城墙后发出深刻性的追问,需要更卓越的想象力和语言的创造能力,需要有能力描述更为广阔的生活,展现更为复杂的人类经验,甚至有勇气走到日常生活之外去,不断精进,仍未来可期。
杨争光形容名家是用来敬仰的,但社区写作者是让人热爱的,并鼓励社区写作者持续写下去,不断突破。胡野秋将赛事的价值总结为,这是一种英雄不问出处的评选,将文学之门打得足够开,给予所有人机会,并治愈困境中的人。袁园点评道,平台的作品展示了人类生命最本真的一面,赛事将许多同道中人从生活的汪洋大海中打捞出来,汇聚一起,融通人类心灵的孤岛。王海鸿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言,回顾十年的心路历程,认为在文学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下,“睦邻文学奖”的坚持,证明了凭借真正的热爱,能走得多远。
与会嘉宾也分享了各自对未来好作品的期冀。廖令鹏建议作家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时代,热爱生活,再利用想象力去重构。孙勇提出写作者要跳出狭义的文学圈子,从泛文学的角度思考不断蔓延、扩展的文学灵魂和精神。毛少莹详细阐述在大转型的时代,深圳经验的书写随着城市的主体和内容的迭代,需要更跨界、更多元。
活动方供图
(原标题《“睦邻文学奖”十周年 青年作家陈末<天台上的女人>摘年度大奖》)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余晓泽
读特热榜
1“风王”即将“登基”?秋台风来了个“双连击”,深圳周末下雨“魔咒”又被激活了!
2极克雷达|iPhone17“最强对手”?搭载“妙享背屏”,小米17全系列更多剧透→
3湖南一高校辅导员被曝诈骗上百人超700万元,多名受害者发声,警方回应→
4高速上行驶遭遇“喷泉”?相关部门回应:整改
5深圳“限外”政策调整!
6国庆中秋“艺起来料”,坪山街坊才艺擂台赛报名火热开启
7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深圳1集体3个人获表彰
8深圳市解除分区雷雨大风黄色、分区暴雨黄色、全市雷电预警信号 | 持续关注
9读特热评 | 女乘客卧铺打伞,隐私需求不能被无视
10李家超发表第四份施政报告,“心急如焚”之事与深港合作息息相关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