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2022年深圳“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在邓一光文学艺术工作室举行。当代作家、“睦邻文学奖”文学总顾问邓一光,诗人、作家、编剧杨争光,《深圳青年》杂志社社长王海鸿,“睦邻文学奖”终审评委、知名文化学者胡野秋,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毛少莹,飞越彩虹合唱团团长、“一鉴阅读”主持策划人王芳,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袁园,主办方代表黄东和、王威,提名评委代表廖令鹏、孙勇,以及陈末、陈湖、马虹玫、鲁子、一棠、任白衣、汤学汉、袁叙田等获奖作者欢聚一堂,共享文学荣光。
在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大力扶持下,“睦邻文学奖”成功运营十年。作为深圳全民写作计划暨社区文学大赛的专属奖项,今年深圳“睦邻文学奖”年度大奖由青年作家陈末《天台上的女人》荣获,赢得5万奖金。赵勤、陈湖、马虹玫、鲁子、一棠、任白衣、汤学汉、张夏、袁叙田、谭振南10位作者获得深圳“睦邻文学奖”年度十佳。
年度大奖获得者:陈末(右)
年度大奖得主陈末在深圳生活了17年,她形容文学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一棠表示自己对文学的坚持,让他在辍学、打工、做外卖员等颠沛生活中能像骑士一样往前走;陈湖借用诗歌以“火”为喻,表达自己不言败、不向命运低头的态度;任白衣希望继续用文学展现深圳的包容和历史厚度。
主办方形容,一年一度的“睦邻文学奖”就像文学市集。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参赛作品的篇幅渐长,创作周期渐长,成为趋势。如汤学汉为了写好作品,特去山里闭关半个月,以谐趣而朴实的创业故事打动评委,他自诩获奖就如农民见到丰收的谷子一般喜悦;马虹玫透露自己前后花费了三年时间来准备参赛作品;袁叙田深受平台“以文会友”的感召,从一位旁观者到参赛者,不断进步,最终站在了领奖台上;从事严谨的法律工作的鲁子酷爱写诗,并表示自己会继续写下去。
本次活动也是一场总结深圳文学写作现象的研讨会。邓一光剖析了“全民写作”、“社区文学”等概念,认为该大赛作为一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实践和实证,借助互联网工具,拆掉门槛,令文学的天赋权力、公共表达权力和个体写作者蕴藏的能量,得以在更为广阔的层面成为现实,社区写作对文化名城具有实在的重要成就作用。邓一光认为平台涌现出了大量传统作家未曾涉及的领域和形象,社区文学通过书写自我、社区和世界,建立了精神创作、共享的文化动力,存有一种多维立场共同体表达的实践特征。在社区写作面对创作风格同质化、圈层不断固化的难题下,需要有接续世界的眼光和包容世界的胸怀,需要在丰富生活的城墙后发出深刻性的追问,需要更卓越的想象力和语言的创造能力,需要有能力描述更为广阔的生活,展现更为复杂的人类经验,甚至有勇气走到日常生活之外去,不断精进,仍未来可期。
杨争光形容名家是用来敬仰的,但社区写作者是让人热爱的,并鼓励社区写作者持续写下去,不断突破。胡野秋将赛事的价值总结为,这是一种英雄不问出处的评选,将文学之门打得足够开,给予所有人机会,并治愈困境中的人。袁园点评道,平台的作品展示了人类生命最本真的一面,赛事将许多同道中人从生活的汪洋大海中打捞出来,汇聚一起,融通人类心灵的孤岛。王海鸿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言,回顾十年的心路历程,认为在文学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下,“睦邻文学奖”的坚持,证明了凭借真正的热爱,能走得多远。
与会嘉宾也分享了各自对未来好作品的期冀。廖令鹏建议作家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时代,热爱生活,再利用想象力去重构。孙勇提出写作者要跳出狭义的文学圈子,从泛文学的角度思考不断蔓延、扩展的文学灵魂和精神。毛少莹详细阐述在大转型的时代,深圳经验的书写随着城市的主体和内容的迭代,需要更跨界、更多元。
活动方供图
(原标题《“睦邻文学奖”十周年 青年作家陈末<天台上的女人>摘年度大奖》)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余晓泽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