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巨新材解决了中国聚芳醚砜全系列产品产业化“卡脖子”技术,填补了中国空白。图为优巨新材生产车间。
走进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大机器人”)研发大厅,圆柱锂电池智造装备正在自动化运作。“检测时间极短,在0.01秒内就能完成,速度是以前机械检测的50倍以上。”南大机器人研发主管李旻峰说,当前这项技术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多地,是企业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108.95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16.4%,同比增长53.8%,增速比1—8月(47.3%)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89.55亿元,占全部高技术产业投资超八成,同比增长81.1%,是拉动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江门市持续开展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坚持营造优良产业生态,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展望未来,江门市必将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落地、绿色低碳发展,抢抓更多发展新机遇。
企业以技术创新谋发展
唯有敢于创新的城市,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在侨乡这片科创沃土上,南大机器人不断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支撑了锂电池市场快速扩容,锂电池制造设备也顺势站上了时代的风口。对此,南大机器人在锂电池制造设备智能化上发力,通过自主研发的“视觉检测+高速配置”系统推动锂电池工艺智能升级。
如今,南大机器人由最初5个人的研发团队发展到40多人,已成为集工业机器人研发、锂电池生产设备制造、非标自动化设计生产、机器人教育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软件开发应用及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谋科技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走进广东科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杰”),企业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断,生产线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一台台数控机床产品正加紧赶制。
数控机床作为“制造机器的机器”,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工业制造产业链最核心的环节。作为我国高速数控雕铣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创新二字注入了科杰发展的灵魂中。
“核心技术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反垄断,反‘卡脖子’。”科杰行政部副总经理田嘉明介绍,目前该公司拥有超过200人的研发团队,约占公司职工比例27%,每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目前所获专利约200项。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发展,这一蓝海市场同样也吸引了科杰。今年,科杰位于杜阮的高端装备创新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据田嘉明介绍,该工程投产后将对科杰的产能提高、业务拓展以及长远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营造优良产业生态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在材料领域,我国面临的是一个大而不全的境况。
面对国外“卡脖子”,广东优巨先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巨新材”)选定特种材料这个领域,潜心做基础的科研攻关,致力于把材料用好、用顺、用高端。日前,优巨新材又以国内首创聚芳醚砜系列产品原材料控制、设备改造和工业化合成工艺,解决了中国聚芳醚砜全系列产品产业化“卡脖子”技术,填补了中国空白,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发展至今,优巨新材已建立了由5位博士、9名硕士、50多名本科学历人员组成的核心团队,员工总数达200多人。“我们每年在研发方面投入1000多万元,还配备了高端先进的研发设备,为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化提供更强、更有力的支撑。”优巨新材副总经理马俊涛说,如今,该公司致力于先进特种工程塑料聚芳醚系列高分子材料的复合改性产业化,助推江门市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当下,“硬科技”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热点。就高技术产业投资而言,“硬科技”创新周期长、难度高、不确定性强,扎根这个赛道,既要专业还要耐心。
今年6月10日,江门市印发《江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江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为完善科技培育体系工作,今年10月12日,江门市印发《江门市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高校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体系,建立具有江门市特色的企业自主研发体系。
产业融合快,要靠龙头带。近年来,江门市充分发挥海信电子、世运电路、依利安达等龙头企业作用,培育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市还引导规模以上新一代电子信息企业普遍设立科技创新组织,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研专项,不断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工业扶持专项等资金,支持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落实省市工业互联网扶持政策,促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企业“上云上平台”发展。
(原标题《我市强化政策引导扶持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软环境”赋能“硬科技”发展》)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余晓泽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07
7.03的晚霞,两个方向,不同的颜色
00:20
很甜吧,吸了一朵又一朵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