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成果选粹 | 增强创新效能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庭翰
2022-11-22 09:39

提 要

在深圳,创新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从新想法到新产品,中间经历的要素转换流程,大多具有经济活动和市场交易逻辑的支撑,这是深圳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的关键,其独特之处可以归纳为创新活动的市场化机制和政府调控的引导性机制的有效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圳产业链在短短四十多年里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产业格局平均每十年发生一次深刻变革,靠的就是创新。在深圳,创新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从新想法到新产品,中间经历的要素转换流程,大多具有经济活动和市场交易逻辑的支撑,这是深圳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的关键,其独特之处可以归纳为创新活动的市场化机制和政府调控的引导性机制的有效结合。

一、深圳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市场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圳的产业发展过程是创新的市场化过程,深圳企业家们将创新活动融入到了市场化进程中,以新技术、新创意、新方法推动生产资料重组,不断推动新要素商业化,这使得深圳的创新活动对产业发展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深圳企业练就了敏锐的市场嗅觉、快速的策略转变和高效的组织效率,观察市场,跟随市场,引领市场,围绕国内外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产品生产体系,更新产品和商业模式,挖掘新增长点。深圳广大企业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积累技术实力,推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深圳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市场智慧充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破坏性创新。深圳企业在核心技术掌握能力不足时,会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技术道路来实现相似的功能表现。深圳企业采取的技术道路可能与国际主流标准和流程有所不同,但是通常更具有可行性和低成本的优势,能够应对国内外竞争;

二是模仿创新和逆向研发。深圳企业重视对国外同期受市场认可和欢迎的产品的研究,在外观设计和典型功能上采取模仿研发,制造出在国内市场具有需求替代性的国产商品。在核心技术上采取逆向研发方式,通过对国外产品的拆解研究逐步攻破技术难关,以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关键技术实力的提升;

三是商业模式创新。深圳企业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市场需求特征和需求群体画像,采用新商业模式来提升自身品牌竞争力,新商业模式可以是一种新的服务流程,新的业务组织方式,新的利润产生方式等,其对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并不亚于技术方面的创新。

二、深圳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圳市政府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每当产业发展处于阵痛期时,深圳政府主动出击,及时出台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链优化布局,鼓励市场主体创新,在深圳几次大规模产业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圳制造业实现从委托加工到自主生产,再到自主研发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关键推动力。

第一次产业调整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深圳政府考虑到“三来一补”产业的不可持续性和负外部性,主动放弃“三来一补”加工红利,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此次产业调整恰逢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布局阶段,深圳抓住机遇,承接海外高新技术相关产业链,高科技产业和机械制造业迎来快速发展。

第二次产业调整发生在2000年前后。当时深圳承接海外产业链的代工生产链日益面临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深圳政府在全国争取外资的大环境下反倒将重心内移,大力优化自身营商环境,支持自主创新,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产业。这次调整极大促进了深圳经济发展效益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大幅增加,深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增长极。

第三次产业调整发生在2012年前后,考虑到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过大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和金融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所导致的产业“脱实向虚”趋势,深圳政府围绕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方向,布局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制造业为核心,着力构建“高新软优”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对新型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华为、中兴、华大基因、大疆、比亚迪、大族激光等深圳著名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在这一阶段逐步跻身世界一流。在一些城市发生产业结构去制造化之时,深圳制造业实现整体升级。

三、增强创新效能,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产业链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深圳作为国内制造业重镇,要拿出特区担当,不断增强创新效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夯实创新基础,加强深圳高校和科研院所基础科研能力,健全高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新主体主要是企业,既是深圳创新活动的性质和模式决定的,但同时也反映出深圳基础科研能力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当前,深圳要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需要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下全球科技创新竞争逐步延伸至基础研究所带来的挑战,基础研究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深圳要加强研究型高校建设,以建设本土高水平研究型高校为重点,创设更多高水平综合类高校;支持本地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争创更多国家级研究基地;建设国家级实验室集群,协助更多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国家级实验室,承担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加大对科研的激励力度,增加政府科研服务购买,制定深圳产业基础创新清单。

二是开辟新创新赛道,将新基建作为深圳创新的另一个主战场,支持深圳企业在公共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强的创新动能。新科技变革对公共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产业转型和社会进步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因此,在大力推动“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七大未来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政府应结合深圳产业链在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引导深圳企业积极参与大湾区乃至全国的5G基站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布局,在智慧城市、能源、交通、采矿、金融等公共场景中发挥深圳产业优势,实现深圳产业链对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进程的深度参与,为国家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优化新创新网络,推动深圳产学研体系建设,加强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协同创新,扩大深圳创新网络。过去四十多年,深圳产业集群培养规上民营企业,以民营企业为核心推动基础创新和市场创新,这一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技术市场化成果和创新绩效。现在,深圳应加快产学研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政府、研发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体系,优化深圳创新网络。要联合各区政府、规上企业、深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深圳各区产学研联盟,根据各区支柱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布局协同创新体系;加强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各区产学研联盟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市区之间创新战略整体谋划,创新资源整体布局。

四是打造新创新平台,以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创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平台构建路径,为深圳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提供支持。支持东莞、广州、香港、澳门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与深圳国家科学中心形成协同创新联动机制;探索优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机制,保障大科学装置产业集群建设;丰富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加强国家科学中心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创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两地跨境资本与人员流通、科研物资通关检验、涉外机构准入等办法,便利深港资源要素流通;优化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和人才评定互认机制,提高人才吸引力。

五是培育新创新主体,拓展创新主体范围和规模。强化规上企业供应商网络体系建构,进一步破除机制壁垒,为生产、分配、流通各链条合作扫除障碍,构建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供应商网络,促进创新资源内循环;重点推动国有企业供应商网络市场化、规范化和开放化,促进多种所有制企业供应商网络建设,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链条深化拓展,创新资源优化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供应链重要产业领域和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通过打造地理聚集场域和统筹管理场域,实现各产业集群区域集聚发展、业界交叉互融和新产业业态培育;支持孵化高精尖小巨人企业,通过提供“政策包”和“服务包”,鼓励更多中小企业融入“20+8”产业集群,从事关键技术攻关和关键环节配套,尽快形成一批能够填补产业链空白、支持供应链发展的“小巨人”企业群。

(作者系深圳市社科院国际化城市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原标题《增强创新效能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余晓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