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深圳市盐田区政府受邀参加了其中3场“中国角”边会活动,分享盐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据悉,盐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谋划建设碳中和示范区。COP27大会期间,盐田区副区长苏峰在12日“多方参与共建近零碳社区”主题边会在线讲述大梅沙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经验,在14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的“迈向‘双碳’目标的城市低碳行动”边会上分享“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做法,在16日联合国马拉喀什气候领袖工作组“建设具有韧性的岸线基础设施”边会上介绍盐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11月12日,苏峰副区长分享大梅沙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经验及成效。
11月14日,苏峰副区长分享盐田区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成效。
11月16日,苏峰副区长分享盐田区海绵城市案例。
此外,盐田区还统筹制作2个宣传短片,在COP27中国角展馆屏幕滚动播放,并在主题日当天作专门展示,吸引国内外参会人员停留观看。由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制作的《盐田——拥抱绿色的海港之城》,充分展现了盐田港港口节能减排的优秀做法及盐田区“双碳”工作的亮点,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的世界最大单体集装箱码头、碧海蓝天青山环绕的宜居环境、最近落成的深圳首个国际氢能产业园……视频中这些画面不断向世界展示着盐田区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的不懈努力。由梅沙街道办制作的《这里是梅沙》,展现了近零碳社区的美好,海底种植珊瑚、社区共建花园、资源化处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公众树立了低碳理念,绿色环保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角展馆滚动播放盐田区宣传视频。
在中国角企业日活动中,《2022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正式发布,收录国内27个典型案例。盐田港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也成为交通领域案例之一,用数据呈现,可量化可评估盐田港节能减排,2019年至2021年港口共减少碳排放133,988吨。
盐田港集装箱码头持续推动绿色低碳港口发展。
据介绍,盐田区以“港产城”联动,构建绿色产业链。全面建设盐田港口经济带,布局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围绕“港口+航运配套”,重点发展海上保税燃油加注、LNG加注等业务。近年来,盐田港码头四年三获“全球最佳绿色集装箱码头”大奖。盐田港岸电覆盖率85%,岸电使用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00%完成龙门吊“油改电”。2025年,东港区还将建成自动化码头,从智能化方面发力,进一步“减碳”。
盐田港东港区将在2025年建成自动化码头。
近年来,盐田区“双碳”探索迈开坚实步伐。记者了解到,盐田区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行动、公众参与的“双碳”建设模式,率先实施“七大示范行动”,从产业、交通、建筑、能源、废弃物、碳汇、多元化近零碳试点示范七大层面开展碳中和示范区试点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近零碳试点示范项目。
2022年10月,盐田区建立深圳首个国际氢能产业园,发挥盐田港示范应用场景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零碳产业生态体系,为全区绿色发展注入新能源动力。11月份,打造行业首个产品碳标签认证,推动周大福旗下的足金“肖邦”机织链获国内黄金珠宝行业首个产品碳标签认证。
打造“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目前,盐田区公交、的士100%电动化,全市率先建成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轨道交通体系,建成“综合车场+首末站”公交场站体系及东西相连、山海相通的“三横六纵”慢行骨架网络。
与此同时,盐田区逐步推进多元化近零碳试点示范。2021年大梅沙社区成功入选深圳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2022年正在积极申报小梅沙社区第二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全域“近零碳”发展。
目前,社区内万科中心已完成一期总部办公区域改造,建成约12000平方米的屋顶光伏系统,装机容量742KWp,拟在运营阶段实现83%的综合节能率,92%的减碳率;打造大梅沙近零碳排放的碳管理和动态监控全景平台,联合深圳供电局信息中心以“双碳大脑”平台为基础,建立近零碳排放社区指标体系,实现对社区各类碳排放数据动态监控。
万科中心。
碳排放监测平台。
同时,率先构建以“碳币”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计划,举办系列低碳宣教活动。在社区开展“零碳”进社区宣传活动、梅沙自然观察年(2021-2022)、大梅沙河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行动项目(2021-2022)、大梅沙碳中和校园试点实践活动、TAN秘梅沙仲夏季等,参与人次累计达上千人,引导居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供图)
(原标题《“双碳”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盐田区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成果亮相第二十七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朱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