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款产品,它曾创下6个月销售“10万+”销量的傲人成绩;它是创意和文艺的结合体,通过创意设计把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笔做成了文具新星,成为深圳文创的骄傲。它就是由深圳市笔下文创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出品的“笔下轮回”系列签字笔。它也是第四届“寻找宝安宝贝”活动“爆款产品”之一。
凭创意取胜、靠文创突围
在本世纪初期,我国涌现出了很多时尚类文创产品,但由于尚在发展初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就以笔为例,几乎每个人一生都要使用笔,在大街小巷也不乏各种耳熟能详的品牌争相斗艳。然而提起中高端笔,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几乎都是国外品牌,当时国产笔普遍存在行业碎片化、贴牌生产、缺乏品牌等。
2013年,设计师闫岩在深圳创立矩阵工业设计,也在思考设计的路该去往何方。好的设计能为产品增值,但最终价值却归属于品牌,人人都需要的笔也是如此。所以决定从笔入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依托于十几年的工业设计经验和产业链沉淀,优化笔的功能,提升笔的书写体验,以国产中高端笔品牌为目标,并延伸至以笔为核心的文创系列产品,将传统与创新、地域特色与设计思维巧妙结合,打造全新的文创品牌。
闫岩介绍,“‘笔下’刚开始只做笔,后来又做本册,做文创摆件,做很多有趣有质感东西。我们现在已经拥有很多产品,基本上能覆盖一张书桌所有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在一定场景下的礼物需求,毕竟送一支笔,比送烟酒茶更有意义的多。”
随着国内文具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文具行业正在向品牌化、渠道整合、产品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从故宫文创产品风靡一时到文创产品席卷全国,IP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文具行业势必引来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而笔下文创希望在此基础上做得更好,将设计带入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我本身就是个设计师,做设计出身的人。”闫岩说,“所以后来我们总结出‘设计+产业基础+传统文化’,其实这就是文创的底层逻辑。”
如今,精品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人们依托品牌文化实现精神寄托,笔下文创品牌也成为了文创文具新星,其推出的各种系列,曾创下6个月销售“10万+”的傲人成绩,成为年度文创爆品。
从创意到产业,再从产业回到创意
从深圳宝安到东莞长安这一带,有一个特别大的产业集群,就是全球目前最大的不锈钢饰品产业集群,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产业密集且竞争激烈,但这里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不高。“这是非常惊人的规模,我们拥有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处理方式,但是我们的工厂还在粗放式生产。”闫岩举例说,“比如说加工一个戒指,工厂能挣多少?7分钱。有很多国外的奢侈品品牌在这里做加工,这些大品牌手表做一个表带,赚个几元钱左右。”
另一边,在广东佛山,有着中国最大的红木家具集散地之一,这里每天都会大量生产红木家具,产生的废料惊人。“以前工厂会将这些废料切割碾磨成粉,用来制香。但是制香也不需要这么大的量,都浪费了。”闫岩说道。
一方面是要把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另一方面是追求材料再回收利用的绿色环保。两者如何能相互结合?闫岩的回答是:“我们把‘传统产业基础+绿色设计+传统文化’,然后就变成了笔下。”
“很多人认为文创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但实际上文创是可以跟区域特色的产业经济相结合,甚至如果文创没有扎根在产业里面,那么它作为一个单独的文创产品是不具有生命力的,扎根产业基础是它的根本。”在闫岩看来,作为深圳的原创设计师品牌,深圳产业基础成就了笔下。
笔下定位于以笔为核心形态的文创系列产品,并尝试跟多种材料、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创造优质的书写感受和产品体验。不断的在传统文化中寻找与现代日常生活的结合点,打造出符合现代人需求、富有“新中式”东方文化韵味的文创类产品。
提到国产钢笔,以前人们会想到英雄、永生等老牌子,而在如今的书店里,能与国外大牌笔并驾齐驱的国产钢笔,基本就是笔下的笔了。作为王牌产品,笔下的轮回笔可以说是众多文人的“心头好”。
闫岩认为,笔下文创所追寻的是对城市产业深度研究的礼物,文创产品是最能代表一座城市精神内核的物化形象,它包含了城市的历史、人文、产业、发展和愿景等,“对于国产品牌来说,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在这个细分的赛道,我们在努力尝试着碰撞,将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去跨界,去产生共鸣。”
(来源:深圳市笔下文创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编辑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