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如今的职业剧都这么卷了。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医疗剧情感关怀剧《谢谢你医生》原以为是讲“医术”(科学)的,没想到是讲“人学”(人文)的。
长久以来,医疗剧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就是急诊室里的“生死时速”——看白衣天使们与死神赛跑,从鬼门关抢救病患。电光石火,惊心动魄。1994年的美剧《急诊室的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
同样是讲急诊室的故事,《谢谢你医生》却并未将太多笔墨放在“生死时速”的渲染与描摹上。剧中,甚至出现了经诊断后“回天乏术”的病患——年仅八岁、患有尿毒症的小女孩茗茗。都没法救治了,作为医疗剧的《谢谢你医生》将如何继续?万万没想到,这,恰恰是《谢谢你医生》的发力点。
画面一转,从EICU切到医生办公室,急诊科的两尊“大神”医生肖砚(杨幂饰) 与医生白术(白宇饰)发生了激烈争执。他们的分歧点在于,既然“无力回天”,是否应该告知患者茗茗。肖砚认为,茗茗虽然只有8岁,但是成熟、懂事,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而白术则认为,对8岁的小孩宣判“死刑”过于残酷,重击之下或许会加速死亡。
从此处,可以窥见《谢谢你医生》的不同凡响。于无声处听惊雷。
医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日高日上、不断进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知越多,也就更明了“未知”的无限。面对尿毒症晚期患者、8岁小女孩茗茗,无论是妙手仁心的肖砚 还是自称“0瑕疵一把刀”的白术,在医学上,他们都束手无策。一番激辩之后,患者家属最终决定,将结果告诉茗茗。8岁的小姑娘穿上白色的公主裙、红皮鞋,拍照留影,完成了最后一个梦想。事后,肖砚与白术的一番对话可谓“点睛之笔”。
肖砚始终认为,医生不是上帝。
作为医生,面对难以救治的疾病常常被无力感击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医学(科学)局限。尽管如此,医生能做的不就是据实以告,陪伴病患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吗?“在我看来,医学即人学。” 肖砚说。医学不仅仅是科学科技,更是人文关怀。因为患者不是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万物之灵。
医学即人学。肖砚的这句台词可视为整部剧的中心与灵魂。事实上,整部剧也是围绕“人学”而展开。它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医疗剧的新路子。
长久以来,在很多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剧都是一个佳作频出的类别。
以日本为例,每年的收视冠军,总有医疗剧的身影。《白色巨塔》堪称日剧巅峰之作。2003年富士电视台播出的版本,是《白色巨塔》的第五次影视化,唐泽寿明、江口洋介、黑木瞳主演,长期占据豆瓣日剧评分榜首,高达9.7分。
再看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从2005年至今已经播出了18季,盘亘美国电视热门时段最超过17年,如此长寿,足见该剧的受欢迎程度。除此之外,《急诊室的故事》《豪斯医生》《良医》等美剧至今都是脍炙人口的存在。
医疗直接关乎生死,而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在医疗剧的框架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权力、财富、地位,都可以很容易地放置在生与死面前进行一番考验,医疗剧天然适合探讨伦理、挖掘人性。以医疗行业为切面,可以勾勒出一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浮世绘。但这也正是医疗剧创作的难点与痛点。
要真实、真切,直面问题,要有深度但也不能逾越。
不得不说,《谢谢你医生》角度选取十分巧妙,它探索出一种新的讲述方式——医生是如何陪伴病患共同走过“对抗疾病的时光”。除了诊断和治疗,医生还能做些什么?剧中,当自闭症儿童的父亲为给孩子治病,在医院附近卖烧烤时,医生会特意去买烧烤帮衬;当母亲拒绝手术,医生会联系远在国外的女儿,以情劝说她为母亲打开生命通道……面对医生们的关心付出,患者和家属们也会由衷说一句“谢谢你医生”。
不仅如此,《谢谢你医生》还突破了传统的医疗剧剧作结构,既呈现了作为主角的医生们治病救人的过程,还以患者和家属为重要的叙事视角,着力塑造了医生、患者、患者家属等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形象。剧中,一共出现了70多个案例。用案例说话,全景式呈现桐山医院EICU的工作日常,从医生、患者、家属等多方立场出发,通过众多角色的视线和选择,探索生命意义、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与人性哲学,以医院一隅的悲欢离合,折射社会百态。
医学不断在进步。但,疾病也是。白衣天使们步履不停,始终在疾病作斗争。疾病不会消失。但是,白衣天使们的陪伴始终都在。《谢谢你医生》让我们看到人世间的温暖图景。人与人之间本该如此。
(图片由剧方提供)
(原标题《煲剧 | 《谢谢你医生》: 和时间赛跑中的温暖图景》)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范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