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工大队曲棍球教练李娟:“软”妹子锻造“硬”实力

读特记者 林炜航 通讯员王直平
2020-07-28 16:35
摘要

激情昂扬的精神面貌、敏捷娴熟的击球动作 …… 深圳市体工大队曲棍球队是一支实力过硬的队伍,让人很难想象的是,打造出这支球队竟是一位"软妹子"——李娟。

激情昂扬的精神面貌、敏捷娴熟的击球动作 …… 深圳市体工大队曲棍球队是一支实力过硬的队伍,让人很难想象的是,打造出这支球队竟是一位"软妹子"——李娟。她用 17 年的坚守拼搏,带领市曲棍球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第一名及多次同等级别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前三名。

20 根旧球棍起步组球队

喝赣江水、吃赣南脐橙长大的李娟自幼清秀温婉,是个讨人喜欢的"软妹子"。但这位"软妹子"机缘巧合之下接触了曲棍球,很快就被这项运动吸引。做队员时,李娟是著名曲棍球教练金昶伯执教的中国女子曲棍球队第一批国手,她司职前锋,曾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获得过 1998 年亚运会第三名,并曾帮助中国曲棍球队获得历史上第一张奥运会入场券。

退役后,李娟得知深圳市有意组建曲棍球队,很快来到了深圳。2003 年 12 月 25 日,李娟来到深圳体工大队,却发现深圳体工大队曲棍球建设几乎一片空白:没有训练场地,没有项目训练设施,没有训练队员。仅有的一点家当,便是李娟从广东省队辞行时,老师相赠的 20 根老旧曲棍球棍和 20 个旧球。

倔强的李娟没有退缩。没有训练球场,她就想办法寻找大队内的空地角落训练。为能有个较为宽敞的训练场所,她与田径队教练软磨硬泡,才征得同意借用田径场的一角跑道进行训练。没有队员,她就只身跑到广西、山西、内蒙古等偏远地区寻找。不过,曲棍球项目当年在国内较为冷门且训练艰辛,让许多孩子对曲棍球项目"望而却步"。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娟终于在 2004 年 5 月勉强凑齐了 15 个队员,正式组建好深圳女子曲棍球队。

男女队省赛及全国赛多次摘金

在李娟的精心锻造下,组队不到半年的深圳女子曲棍球队第一次参加广东省"六人制"比赛时就顺利摘金。

这支队伍多次获得广东省比赛冠军及全国青少年比赛冠军,累计向上级省队单位输送运动员 30 人。其中女子曲棍球队员梁美玉自 2010 年进入国家队女子曲棍球队后,已参加过三届全运会、两届亚运会、两届奥运会,曾代表中国队取得奥运会第六名、亚运会亚军及世界杯第六名等成绩。2020 年东京奥运会女子曲棍球预选赛中,梁美玉作为主力队员参战,帮助中国女曲获得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目前,梁美玉正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

女队的成功给了李娟很大信心,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深圳男子曲棍球队于 2007 年 12 月组建,在两年时间里就取得了全国曲棍球青少年"六人制"锦标赛冠军。之后的 2009 年、2010、2012 年,深圳男子曲棍球队都如愿摘得广东省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冠军。

2019 年的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深圳男子、女子曲棍球队分获第二、第三名及广东省锦标赛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三名。

"最近 10 年,深圳男子、女子曲棍球队一直是广东省曲棍球青少年比赛男子和女子的前三名以及省运会的前三名,队伍的总体实力处于全国同等青少年级别前四名。"教练李娟介绍,本届深圳曲棍球队共有队员 43 名,正积极备战新周期省运会,坚持每天早训,平时一天两练,逢周末或寒暑假则一天三练,希望书写深圳曲棍球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深圳特殊人才引进第一人

虽然所带队伍多次获得省级和全国比赛的冠军,但因学历、职称等不符合当时的职员选聘政策条件,李娟自 2003 年至 2008 年一直处于临聘状态,收入待遇及事业发展前景等都受到极大影响。

为了鼓励李娟继续带好深圳曲棍球队,时任深圳市体工大队大队长韩星元向深圳市人社局提交了以"特殊人才"方式引进李娟的报告。深圳市人事局会同市文化局、体育局成立了调研小组,根据艺术体育专才的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特殊要求,制定了一套招考办法,于 2008 年 3 月出台了《深圳市事业单位艺术、体育职员公开招聘工作细则》(简称《细则》)和《深圳市事业单位艺术、体育职员公开招聘工作专家库管理规则》。

2008 年,在深圳市体育局和市体工大队主要领导的帮助下,李娟成为《细则》出台以来深圳体育领域引进的第一人,成为市体工大队正式教练。入编后的李娟工作更加卖力,成效更为显著。她在 2018 年获得了高级教练职称,目前任市体工大队男子、女子曲棍球队总教练。

6 区 9 校落地开花

一支成型的曲棍球队伍有 20 多人,每人身上的训练装备,包括球、球棍、护腿板、比赛鞋、比赛球衣、牙套、护手等,即便是青少年级别,一个人全套费用都得 2000 元左右。养着这样一支曲棍球队,如果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一旦经费压缩,往往会成为牺牲品。这是广东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曲棍球队的发展现状。

不过,深圳市特别重视曲棍球事业的发展,各级部门多年来在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多项支持。借 2011 年举办大运会的机会,市体工大队将此前 2 号训练馆旁的足球场改建为曲棍球场,深圳曲棍球队结束了 7 年在"流浪"外训的日子。

高端大气的训练场所,美味可口的饭菜,造诣深厚的教练,深圳曲棍球一改以往选才困难的境况。现在李娟带领的男、女队一共 43 名队员中,有 85% 来自深圳本地。随着推广力度越来越大,目前一共有 6 个区 9 所学校开展了曲棍球运动。深圳注册的曲棍球运动员增长至有 400 多人,为市体工大队曲棍球队提供了广泛的人才储备。此外,李娟在 2017 年牵头成立了深圳曲棍球协会,组织深圳校际间的联赛以及深圳市曲棍球锦标赛,为深圳市群体运动搭建了良好平台。

李娟赶上了体育发展的最好时代。今后,她将带领球队苦练基本功,提高专项技术,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深圳曲棍球队的"新标杆""新榜样"。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读特记者 林炜航 通讯员王直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