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的一天,深圳边检总站蛇口边检站扶贫干部刘全平敲开三江县归美村贫困户龙雨耀的家门。在乡干部的介绍下,刘全平采集基本情况后,龙雨耀便打开了话匣,二人拉起家常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我没文凭也不会手艺,家里孙子、孙女还小,又需要照顾,出去打工是不敢想,如果能在乡里找份工作就好了。”龙雨耀的这个愿望就这样装在了刘全平的心里。
刘全平访遍三江县七团村和归美村所有的贫困户,其中大部分贫困户与龙雨耀情况相仿,没文凭没技术,出外打工的收入无法抵消在外开销及家里成员缺位的成本,只能守着一亩三分薄田勉强度日,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要打赢扶贫最后攻坚战,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必须靠大力发展本地产业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已成为扶贫干部的共识。刘全平就这样带着沉甸甸的数据资料回到深圳。
深圳边检总站蛇口边检站听取情况汇报后立刻行动了起来。该站结合当地特色,2019年至2020年共引入3个产业项目,包括红薯产业园、无公害豆角基地和乐闻生态文旅茶园。占地300亩引资40余万的红薯产业园和占地50亩引资10余万的无公害豆角基地目前均已建成投产。相关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将提供当地务工岗位上百个,给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今年5月无公害豆角基地建设时,龙雨耀就成为第一批被雇用参与建设的100名村民之一。随后,他又进入了基地工作,月收入可达2000余元。7月,刘全平再次到归美村调研时,龙雨耀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起这段经历,开心得像个孩子。
贫如王屋太行山,志比愚公无移转,心与百姓同忧喜,不拔穷根不回还。以产业就业扶贫为关键,教育扶贫、基建扶贫和文化扶贫全面推进,作为落实蛇口边检扶贫工作战略的“主攻手”,刘全平2年来无数次往返于深圳和广西三江,引项目拉赞助,跑对接促落地,用他自己的话说,“三江县的路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不是在做项目,就是在去项目的路上”。看着各个产业项目紧锣密鼓地建设,农作物基地从一片荒芜到种子下地、冒芽、抽条,豆角基地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片,刘全平十分欣慰。在他心里,能给当地乡亲脱贫致富干点实事,让老乡的生活带来奔头再难再累都值得。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