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英才 | 余海蓉:心系民生 勇毅前行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2022-11-09 17:32
摘要

“传递社会正能量,积极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媒体人应尽的职责。”余海蓉说。

\ | /

余海蓉是家里的第二代新闻人。她的父亲,是深圳广播电台的创始人之一。父亲这一辈老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业的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小,她就立下了“当一名新闻记者”的志向。

1998年,她大学毕业到深圳特区报工作,成为了一名跑民生新闻的记者,在采访一线一干就是24年。




两上战疫一线

“非典”和“新冠”,两次重要的战“疫”报道,余海蓉都冲锋在一线。

2003年,非典来袭,作为跑卫生线的记者,余海蓉是深圳特区报非典战“疫”报道的主力记者。她勇敢地深入战“疫”的最前线,和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并肩战斗。“2003年,SARS爆发的时候,当时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传染性比较强,病死率高,市民对这个疾病还是比较恐慌的。” 原东湖医院院长、深圳“非典”防治专家组组长周伯平教授回忆说,“当时,余海蓉记者第一时间深入深圳市的定点医院东湖医院,去采访医护人员、康复期的病人,去宣传疾病的防控知识,起到了很好的稳定民心、鼓舞士气和稳定社会的作用。”

因在抗击非典中表现突出,2003年余海蓉被中宣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并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记二等功;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记二等功。

2020年起,新冠疫情开始肆虐全球。在深圳特区报编委会的指挥下,余海蓉作为民生新闻部的主任身先士卒,带领部门记者持续奋战在抗疫报道的一线。信息时代,“快”字当头,新冠疫情的报道工作量非常大。她不仅负责部门采访统筹、策划,同时还积极与读特编辑部联动,通过漫画、视频、直播、海报等方式进行全媒体报道,向公众第一时间传播最新、最快、最准确的疫情防控信息,讲述一线战疫故事,传递信心和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2020年,余海蓉荣获 “深圳新闻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锋奖”,深圳特区报民生新闻部党支部获“深圳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和“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

关注百姓冷暖

通过深入调查,能够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推动社会进步,让城市变得更好,在余海蓉看来,这也是记者这份职业的巨大成就感所在。24年的记者生涯中,她勤于思考、深入基层,采写了医疗、养老、助残、控烟等大量的民生调查,为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奔波呼吁。

原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钟山对余海蓉所采写的“看病难”的调查印象深刻:“我还记得,2010年年初,余海蓉记者和她的同事一起,在我们儿童医院调查了三天。从凌晨开始就跟着病人家属一块排队挂号,亲历了整个看病的过程,写出了《看病难,难在哪》的深度专题调查,在深圳特区报刊发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当时分管卫生的副市长召集记者、医院院长、卫生局领导,一起开会研究解决问题。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儿科医疗资源的投入,我们医院也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了流程改造,有效地缓解了儿童看病难的问题。随着我们第二儿童医院的交付,儿科的容量会大大增加,就能从根本上能解决深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2016年当选福田区人大代表后,她还将记者深入调研的作风带到人大代表任职上,高质量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案。其中《关于推进整合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关于建立“助老时间银行”的建议》等,成为了福田区重点办理的建议案。

推动社会公益

多年来,余海蓉还热心公益事业,为推动深圳的无偿献血、器官捐献、扶残助残事业助力。

“从200毫升到400毫升,从捐全血到捐成份血,从献血到献造血干细胞,从遗体捐献到器官捐献,余海蓉记者记录、见证和推动了深圳红十字‘三献’工作。”深圳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敏评价说。

余海蓉还曾经跑过残联线,在跑线中用心、用情去和残疾朋友打成一片,挖掘了一大批身残志坚的深圳残疾人的故事,鼓励残疾朋友群体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她还通过调查、活动等去帮助残疾朋友解决实际困难,并推动深圳无障碍建设。

“传递社会正能量,积极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媒体人应尽的职责。”余海蓉说。

(原标题《余海蓉:心系民生 勇毅前行》)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