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数 | 我们问了1000名青年记者,到底是谁在“卷”?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2-11-08 16:0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记者节

你以为今天新闻搬砖人可以休息吗?

不!

我们的口号是——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


为了看看到底谁最“卷”

我们对35岁以下的青年新闻工作者

进行了“灵魂拷问”

共收到有效问卷1002份

其中大部分为女记者

(本调查通过网络发布传播,多数样本来自深圳、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那么问题来了

男记者都去哪儿了?


“消失”的男同事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

在31-35岁的“轻熟”记者中

男女比例非常平均

而在30岁以下的青年记者中

女性比例迅速攀升



在95后和00后的记者中

女性在数量上已“卷”出了新高度

“男同事”为什么消失了?


根据《传媒评论》分析,传媒业女性增多的原因主要包括,男性不愿从事新闻职业;社会的女性化、感性化发展趋势;文科专业女性多于男性,以及经济收入导致的男性倾向度低等。


年龄越大,越爱“卷”


而将年龄作为自变量

进行问卷交叉分析时

我们发现

记者们年纪越大越爱“卷”




“轻熟”记者们工作时间更长

每周提交的选题更多



此外

“轻熟”记者对技能要求更高

甚至“卷”同事的欲望也是最强烈的



在31-35岁的记者中

超过75%的人都认为

相比于单一突出技能

“全能”才能真正“卷”到同事



“轻熟”记者在“冲冲 冲 冲冲”的时候

相对年轻的记者都在做些什么?


从“颅内采访”到实际操作

两百多个月的“宝宝们”

还在纠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尽管“准”记者们在大学里学习了新闻采访学等理论课程,但当他们走上采编一线岗位时,实操带来的落差感,让不少年轻记者存在底气不足的问题。


《传媒观察》提到年轻记者的成长、成才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实践中加强学习能力、采访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才能有效增强自身的新闻技能,尽快成为新闻采编岗位上的骨干。

两百多个月的“宝宝”需要“夸夸”


年轻的记者通常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比起柴米油盐,他们会更加需要“夸夸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曾经“孤身走暗巷”的少年

逐渐背起家庭的责任

生活所带来的压力

让他们不得不更多的关注每月能赚多少“米”



针对更年轻的记者需要更多的精神鼓励的现象,《中国记者》分析,从学生到记者的转变,是刚步入新闻队伍的年轻人成长的最关键一步。因为还不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上各种角色的人和事,他们常常难以驾驭采访局面。在培养年轻记者成长中,要增强当好记者的信心,并从工作中找到快乐的感觉,进入当好记者的良性循环轨道。




11月8日是我们的节日

也是普普通通的工作日

这一天,青年记者们依旧“卷”在新闻一线

为了读者

为了好的作品

为了传达呼声

为了追寻新闻理想



出品人 陈寅

总策划 丁时照

总统筹 唐亚明

总监制 蓝岸

监制 陈建中

执行统筹 甘霖 刘思敏

产品监制 徐雅乔 赵偲容 林嘉嘉

栏目主编 沈静愉

执行策划 沈静愉

设计 徐瑜鸿

编辑 张铃佳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徐雅乔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