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围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谋划现代化中山美好蓝图,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整整一年前,2021年10月25日,郭文海到中山履新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召开了两场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听取企业心声,释放出发自内心关心呵护企业家、高效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的强烈信号。这一年间,多次通过座谈会、专题调研、现场会等形式,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年间,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和发展现状,中山各部门突破原有政策机制瓶颈,深挖潜力,出台了一系列接地气、利企业的政策,推动中山营商环境提升跑出“加速度”。
今天,中山又迎来首个“中山企业家日”。这是中山对创新者、奋斗者、追梦者的真诚礼赞,也是向广大企业家发出的热情邀约,更是表明中山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姿态和决心。
“拿地即动工”已成为中山常态。图为7月20日,板芙镇首个“拿地即动工”项目鼎立森奠基
惠企政策持续加码,服务企业实招不断
一年来,政府层面的惠企政策持续加码,从新春“暖企九条”到高质量发展16项惠企措施再到138项“最强稳增长举措”,惠企政策的覆盖面持续扩大,力度持续增强,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虎年大年初七,包括加大制造业企业奖励力度、做好企业用工保障服务、加大企业融资服务等9条措施的“暖企九条”出台,通过奖金、贴息、补贴等方式,“真金白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用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推动企业复工为例,在“暖企九条”的带动下,中山企业复工进展顺利,截至2月10日,返岗率超7成,推动大部分企业顺利复工达产。
一周后,元宵佳节,中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再推出16项惠企措施,为高质量发展“松绑”。涵盖了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支持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低效工业园改造等多个领域。政策出台后,各职能部门继续细化措施,推进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如在支持服务业企业领域,中山分别在3月和5月出台《中山市小微服务业企业扶持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山市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经初步预算,这两项措施受益企业可达90.3万户(含受惠多项企业数量),受益金额超30亿元。
6月2日,中山市印发《中山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共出台138项稳增长举措,力度大、覆盖面广,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政策、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方面,力度大、覆盖面广,被称为中山最强稳经济政策。例如大力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对成功申报“妈妈岗”并吸纳劳动者就业的用人单位,符合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经人社局进一步落实后,7月中旬,悦辰电子获得了中山首笔“妈妈岗”补贴资金共30万元,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拿地即动工”成常态
项目落地速度不断刷新
“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动工了!”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施工许可证后,溢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狄秋心情有些激动。10月26日上午,溢进公司高档烘焙器皿项目举行动工仪式,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时8分钟。目前,全市已有53宗项目用地采取“拿地即动工”模式,中山“拿地即动工”常态化机制,在2022年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对于企业和项目而言,落地为王,效率至上,节省时间是最直接、最实在的红利。2019年,中山市探索开展“拿地即动工”改革,目标是为产业项目审批打通“绿色通道”,把中山打造成为全国企业办事最便捷、项目落地最快速的城市之一。2020年8月,首宗“拿地即开工”项目——火炬区利诚检测总部项目,从工业用地出让成交到动工仅用时145分钟。至今,全市共推动50宗公开出让项目用地“拿地即动工”,最快仅用时8分钟,不断刷新纪录。
今年8月,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出台《中山市建设用地协议出让、划拨、集体流转预受理实施方案》,将预受理机制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公益公建、“工改”、集体流转等项目用地,将预受理机制全面覆盖至划拨、出让的新供应用地,正式建立新供应用地“拿地即动工”常态化机制。截至目前,中山推动2宗公建项目用地和1宗集体工业用地“拿地即动工”。目前,中山“拿地即动工”机制仍在继续探索创新,尤其针对更为大量的存量产业用地,探索通过审批提速,让企业就地增资扩产早日动工见效。
打通“最后一公里”
至少投入50亿元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格兰仕中山基地新升级改造的恒温恒湿智能制造车间,70条智能制造生产装配线有序开动,工人们和设备都在舒适的车间环境完成生产、制造、测试等工作;在中山辰元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数据在云端跑动,信息一体化管控平台让企业业务流程更加智慧。据悉,2022年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出炉,就有10家企业入选。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全市至少投入50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今年来,中山正通过“组合拳”,打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最后一公里”,全力加速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月,中山市出台《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当前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撬动供需端适配发力,通过聚焦标杆企业、标杆平台、示范园区(产业集群),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予以全链条、全领域、全要素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政策推动下,中山越来越多像格兰仕、辰元这样的制造企业,正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迈向标杆示范。中山还首次设立5亿元规模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撬动金融机构加大授信,单个企业每年获得贴息金额最高可达逾3000万元。目前,中山“数字贷”平台对企业集成工业软件的新建、扩建、改建与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支持。企业只需每月10日至15日在“数字贷”平台进行备案,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免申即享方式,就可自动收到相应的贴息资金,大大提高了政府内部的审批效率和企业的获得感。
中山市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创新政策也加快发力,截至9月底已累计入库32家智能制造供应商及134个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拉动设备总投资额约8.64亿元。
设“个转企”服务专窗
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个转企专窗优先满足个体户升级为企业的业务办理需求。”近日,小榄镇公共服务办公室(行政审批局)个转企专窗工作人员蔡荣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华奥艺术培训中心2015年成立时是个体户身份,2022年6月升级为中山市华奥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完成“个转企”身份大转变。华奥艺术负责人萧芸心表示,升级为有限公司后,财务核算、安全保障、行政管理都更加严格而规范,随之而来的是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
2022年8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市镇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个转企”服务专窗,提供转型升级咨询、指导及业务办理,便利市场主体办理“个转企”手续,一个多月来,这项工作已在全市铺开。
近年来,中山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大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不断增长,目前已突破56万户。今年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开辟绿色通道,推动个体户占比持续下降,个体户在身份转变的同时,增加了市场上的“源头活水”,推动中山市场主体扩容的同时,质量也得到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共助推29879户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升级,个体工商户占市场主体总数下降到58.33%,比改革前下降了20.1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66.67%的平均水平,与之对应的是,企业占比上升到42%,超过20万户。
开设“专窗”满足市场主体办事需求。
高频服务“智能秒批”,全流程审批时限达到湾区最快水平
郑先生是板芙镇一皮具公司的经理,近期一批员工需要申请失业待遇,经有关部门的推动,共有77起失业待遇通过“智能审批”加快办理,事项平均审批效率同比提升超80%。
中山市智能辅助审批系统是今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面向全市推出的“提速神器”,可实现个体工商户登记、失业补助金申领等9个事项智能辅助审批,以人社局业务为例,业务办理由人工审核变成智能校验,平均每宗业务的审批时间从10多分钟压缩至3分钟,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中山还以“网上办”为主载体,推动3432项政务服务100%网上可办,95%以上实现“零跑动”。积极推进“指尖办”,在全省率先建设粤省事、粤商通“美丽中山”专区,进驻服务事项超过1600项服务,覆盖群众超过578万人,市场主体约56.5万。完成镇、村两级284台“粤智助”自助机投放,初步构建起“15分钟政务服务圈”。同时,82项高频服务实现“智能秒批”。
为提升产业项目落地速度,今年中山开发建设了中山市项目落地审批协同管理平台,平台上线后实现了单个项目环节平均审批时长压缩至7个工作日,最短1个工作日完成。中山今年还成立了重大项目集中审批服务工作专班,推动全市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压缩至35个工作日,达到大湾区最快水平。
打造深中无差别营商环境,200多个事项“深中通办”
在深圳经营企业的俸女士前些日子将开办分公司的相关资料填报好后直接邮寄至中山市东区政务服务中心“深中通办”专窗,专窗从收取邮件到办理好出证仅用时7个工作日,不用跑腿就能拿到营业执照,让俸女士十分认可。
今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市镇两级开设了“深中通办”线下专窗,以多点受理、电子传送、邮寄物流等形式实现政务服务“双城通办”。10月初,“深中融合一体化”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囊括深圳和中山两地的政策导航、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开办、工程建设、办税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12个专题,为深中两地群众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办事渠道。
据统计,目前深中两地已实现生产经营、人才服务等领域共250个政务服务事项深中通办。其中:深圳102项政务事项中山通办、中山127项政务事项深圳通办、正在推行的深中无差别办理服务事项21项。依托省级服务平台,中山也已实现超290个事项“湾区通办”“省内通办”,坦洲、南头等镇街率先与江门、佛山、珠海等地实现“跨域通办”。
下一步,中山计划与深圳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两大领域落实一体化融合发展举措,形成2022年合作清单,并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商事制度改革、市政公共服务、不动产登记、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展开对标攻坚,力争年内实现与深圳政务服务同一水平,让两地群众和企业享受无差别服务。
“一企一策”高效服务,“商改工”支持增资扩产
10月27日,和胜新能源汽车主体结构件先进装备制造增资扩产项目完成打桩,转为地上施工阶段,紧锣密鼓推进工程进度,确保春节前投产。
据悉,和胜股份目前的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托盘、电池外壳、电芯外壳等产品,是动力电池托盘行业的龙头企业,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公司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与持续增长的业绩形成对比的是日益紧张的生产厂房。中山市委、市政府、三乡镇党委政府了解和胜股份的情况后,全力支持该企业增资扩产。此次动工的厂房与和胜股份全资子公司广东和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邻,是一块闲置多年的商住用地,占地48亩,位于三乡镇西山社区,要建设工业厂房,不仅要更改土地性质,还要解决闲置问题。一个多月来,从西山社区、三乡镇党委政府到市委、市政府,从中山市三乡镇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到市镇有关职能部门,一路绿灯,高效服务。土地规划为两栋单层的钢结构厂房,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6亿元。
(图片来源:中山日报记者 余兆宇 夏升权)
(原标题《今天是首个“中山企业家日”。一年来,我市密集出台惠企政策、创新服务方式、实施纾困措施,在亲商暖企、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念好“真”字诀——真心服务 真金支持 真招培育》)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连博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