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设计,“三星堆”云导赏本周日见!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2022-10-28 20:01

记者了解到,《理解三星堆——祭祀场景中的铜器、玉器与象牙、虎牙》已于10月23日正式在深圳博物馆“下架”。

难说再见!

哎呀呀,这还有没来得及

去看的宝宝们呢~

没关系!👇

《深圳特区报》读特新闻客户端

特别联合深圳博物馆、

汕头大学长江工业设计中心、

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共同策划并举办了:

《天马行空 想象无边——

从“外星文明”三星堆看当代设计》

跨界云导赏活动

该活动的线下部分

已于10月8日圆满落幕

早前通过“答题闯关”

选拔出的20位“幸运儿”

当日,来到了活动现场

沉浸式观展+专家导赏+问答互动

“思享”了一场高质量的人文之旅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天马行空 想象无边——

从“外星文明”三星堆看当代设计》

跨界云导赏活动

线上部分 即将开启

线上部分 即将开启

线上部分 即将开启

由深圳博物馆郭学雷副馆长&汕头大学长江工业设计中心执行主任李昊宇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唐际根讲席教授担纲导赏嘉宾的“三星堆跨界云导赏天团”,将通过精心剪辑、制作的视频节目——

即将于:

10月30日 晚19:30分

10月30日 晚19:30分

10月30日 晚19:30分

深圳博物馆微信视频号、《深圳特区报》读特新闻客户端、汕头大学长江工业设计中心微信视频号、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微信视频号同步播出,敬请关注!

关于“当代设计VS传统文化、古代器物”,你是否有话要说?

杯盘碗碟、家具摆件,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器,你更喜欢现代设计还是“唐式”“宋式”或“明式”?

三星堆文物的设计,是否现代感十足?

……

这些话题,本场“云导赏”节目中都有涉及哦!无论你是文博粉还是设计咖亦或是对审美有要求的“生活家”,都能在本期节目中找到看点,三位专家脑力激荡畅所欲言!

思想流淌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涌不息滔滔不绝……

三位专家“导赏天团”

之剧透&金句集锦:

为什么古物那么美?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

“过去很多好东西,都是由饱读诗书、经历丰富的文人与匠人携手合作的。这些器物的背后,既有高级审美更有深厚人文的支撑。”

“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考工记》。中提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三星堆究竟是不是外星文明?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本次深博《理解三星堆——祭祀场景中的铜器、玉器与象牙、虎牙》展览策展人唐际根教授表示:

三星堆文物看似“波澜诡谲 脑洞大开”,迥异于中原文明,但其实它与同时代的商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星堆的铸造技术和商王朝的就很像,比如用陶范来做的范铸法,还有器物的铸金、嵌套等技术细节,这和中原是一样的。三星堆不是外星文明,而是长江与黄河历史对话的结果。”唐教授还特别强调,创造、设计的基础在于理解。“为什么会有青铜立人、纵目面具、青铜神树?”唐际根说。他解读说,纵目面具代表“受祭者”,青铜立人代表“施祭者”,高大的神树,代表沟通人神的媒介。“从祭人”双手托起的铜尊,正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青铜文明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从三星堆看当代设计,看到了什么?

汕头大学长江工业设计中心执行主任、设计师李昊宇则从设计角度对三星堆做了解读。

看到三星堆纵目面具,他首先想到的是“纵目”背后的设计思想——希望突出眼睛的力量,希望通过这双眼睛看到更多“未知”。所有的器物设计都来源于生活。正是因为当时的人们高度重视祭祀,所以三星堆中的青铜器样式是由他们这种祭祀思维变出来的,这种思维可示的设计方法,是当时人们朴素的、真诚的设计方法,也是2变3学派的核心内容之一。

李昊宇曾留学德国,在德国学习工业设计。

他表示,德国有着自成一脉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哲学。“未来,中国在从‘制造’向‘智造’的升级蝶变中,中国设计将扮演重要角色。”李昊宇说,“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哲学也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其间,以古为徒、汲古维新,从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中汲取养分,转化养分为设计,是绕不开的必修课,同时也是2变3学派的研究方向。”

10月30日晚19:30分,锁定深圳特区报读特新闻客户端,我们不见不散!

(原标题《难说再见!跨界设计,“三星堆”云导赏本周日见!》)

编辑 特区报-王子烨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许家宜(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