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动大湾区 ——中国电建打造全产业链装配式车站典范纪实
深圳特区报
2022-10-14 10:38

如何从沙、石料和水泥,变成一块重达128.8吨的地铁装配式车站的预制构件?

躺上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经过扎筋、浇筑、蒸养等21道工序,被自动台车“翻身”180度,堆存养护至规定龄期,再运至在建的深圳地铁施工一线。

这其中,需要集工装研发、构件预制、运输、吊装、拼装为一体的全覆盖产业链,这些在中国电建都能实现。

深圳地铁7号线矿山法双线交叉轨道隧道内景图

十年磨砺 助力深圳先行

深圳作为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先行与示范之城,通过政策引领、市场运作、行业自律,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装配式建筑“深圳模式”。

中国电建始终聚焦“水、能、砂、城、数”,充分发挥“投建营”一体优势,与深圳发展同频共振。

作为排头兵,水电七局领军先行,在深圳地铁7号线开创城市地铁矿山法施工典范,并先后中标深圳地铁5号线二期、12号线,12号线二期、13号线二期……攻克一个个难关,打通一条条地下“动脉”,舒缓城市交通“经络”,助推城市高速发展。

纵横“链”动 凸显产业优势

在深圳地铁集团指导下,中电建南方和水电七局共同投资,建成了深圳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基地,旨在构建开放创新、共生共融的“轨道+”生态圈,有效整合资源,向轨道交通上下游延伸,打造轨道建设、轨道运营、轨道物业、资产经营“四位一体”的产业链。

吊装,是装配式车站施工中的一道难题。

装配式车站科研工作组积极寻找有关案例,通过对长春、青岛等城市装配式车站的多次调研考察,120余次的技术攻关研讨,陆续解决预制构件生产、运输、拼装等数10个难题,并自主研发制造“智能龙门吊+多功能辅助拼装台车”作为装配拼装设备,研究出属于深圳特色装配式车站所独有的拆倒换撑成环拼装施工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此台由夹江水工研制的180吨智能型龙门吊具有防摇摆、精确定位、红外自动监控等先进性能。智能龙门吊与多功能辅助台车的研发,实现了构件吊装防摇摆及精准定位,大幅提升了装配安全系数及拼装精度,提高了工程质量,促进了智能化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融合。”水电七局国内一级项目经理、南方分公司副总经理管大刚介绍。

深圳装配式车站华夏站

建“圳”奇迹 “智”造美好未来

2022年8月15日,随着一块重达128.8吨的预制顶板吊装就位,全国首创首座内支撑体系下大分块全装配式地铁车站,大湾区首个地铁装配式车站——沙浦站顺利封顶。

时间最有说服力。180个日夜,沙浦站用6个月完成164米(82环)构件的精确安装,取得高峰施工强度7天6环的骄人成绩。

8月31日,市中医院站再迎封顶,在“首先开工、首先合围”的情况下,实现当月双车站双封顶节点目标。

走进装配式车站施工现场,自主研发的双小车“90吨+90吨”高精度智能龙门吊巍然屹立于蓝天之下。工地上,现场管理和施工人员,顶着烈日有条不紊地进行吊装指挥和作业;现场没有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作业的繁忙景象,混凝土罐车、泵车等大型运输车辆,模板、架管等周转性材料显著减少;智慧工地全方位监测施工的每个角落,整个工地现场整洁有序、赏心悦目,没有多余的噪声和粉尘……

“根据已有数据,目前单座车站标准段能减少建筑垃圾60%,减少20%的碳排放,是践行国家‘双碳’发展战略、绿色发展要求、推动建筑业智能建造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装配式车站总工程师介绍。

建“圳”奇迹,一个崭新的装配式未来,一个提高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向智慧化、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安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未来正在逐步实现。电建人的装配之旅未完待续……

(作者:张苓玉)

   编辑 林巧怡     审核 张萌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