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一江碧水向东流,大河奔腾见证时代之变
西江日报
2022-10-13 20:03

在肇庆市端州区的羚山涌,碧水静静流淌,周边风景宜人,小公园设施完善,昔日的污染河涌如今水清沙净,带着周边成为宜居新旺地。沿着羚山涌看向西江,秋水如练。十年以来,大河奔流不息,见证着沧海桑田的之变。

羚羊峡。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守好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安全价值: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土空间面积最大的城市,拥有逾106万公顷的林地,森林覆盖率超70%,为珠三角城市群之首。绿地之中,蓝色蜿蜒,肇庆拥有超6900公里的蜿蜒碧水,河道总里程占珠三角约20%。是珠三角河道里程最长、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

西江是珠江最长的支流,对于肇庆而言,她是“母亲”,滋养万物而无言,守护着城市生生不息;她是“朋友”,每一代肇庆人都有江边玩耍的快乐记忆;她还是“纽带”,联系着历史和未来,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在西江水流淌的地方,标志着一个个记号,镌刻着这十年的巨变:甘流灌溉,良田连片,低垂的稻谷准备迎来秋收,乡镇振兴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码头边延伸着连片工业园区,既有入选省战略平台的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又有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船舶忙碌,经由粤港澳大湾区驶向世界;肇庆新区崛起,从荒郊鱼塘蝶变成一座现代化新城,来自五湖四海的项目在这里投资落地,迁改的群众安居乐业,水系密布,桥梁飞架,传承岭南名城“山湖城江”的传统特色;鼎湖山脚下,西江水逶迤,新中国第一座自然保护区是珍贵草木鸟兽的美丽家园,诠释着中国对生态环境工作的重视。

用最严格的手段保护母亲河

时代越是向前,肇庆越是明白保护这条母亲河的极端重要性。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肇庆以此为抓手,坚持精准治水、科学治水和系统治水,一方面高水平推动“碧水攻坚战”,严厉打击涉水污染行为,大力整顿“散乱污”排放源,对辖内污染河涌进行“一河一策”整治,确保大江大河水环境安全稳定。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开展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十三五”以来,城乡共完成约1200公里的管网建设,截至目前,全市超63%的自然村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扩建县级、镇级污水处理厂9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3万吨/日,有效削减了涉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

肇庆还持续加大非法采砂打击力度,对盗采行为重拳出击,基本杜绝肇庆西江、北江等主要河道非法采砂现象。另外,大力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全市718宗小水电站形成清单,按照“保留、整改、退出”分门别类管理。

为从根本上巩固治污成效,肇庆全面实施“河长制”,以市领导为示范带头,各级河长定期巡查检查,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全市还建立起水资源规范化管理机制,推动节水工作。多线并推之下,肇庆的河湖管护秩序明显好转。

肇庆以加快制度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江水常清。自2013年以来,肇庆先后出台《肇庆市西江水质保护规划(2016-2030年)》、《西江水质保护负面清单(试行)》,严控污染源头。

十年蝶变,江水长清

十年以来,肇庆的水质得到了持续的进步,全市省考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由2016年的91.7%提升至2020年的100%,劣Ⅴ类比例为0,如期完成了新兴江水质达标和羚山涌、石咀涌消除黑臭水体等目标,实现了水环境质量持续进步。

十年来,肇庆水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优良,西江、北江、贺江等大江大河干流肇庆段水质优于Ⅱ类标准,其中,西江肇庆段225公里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西江交接断面水质实现100%达标,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一江清水不仅为本地群众带来了美好生活,更为西江下游逾千万人民群众送去安全和稳定的饮用水,守好守牢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

一江碧水向东流,流向的不仅是远方,还有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当前,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西江水将进一步为这个中国最繁忙、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群提供保障服务,在更高的层次凸显碧水廊道的生态安全价值。

(原标题《江河奔腾看中国丨肇庆:一江碧水向东流,大河奔腾见证时代之变》)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范锦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