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组对比图片,看中山火炬开发区三十年发展变迁
南方+
2022-10-05 10:06

从一片临湾滩涂,到一座科技创新之城。纵观中山改革开放发展史,火炬开发区成为伟人故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作为全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山火炬开发区充分利用国家创新政策,探索打造“科技‘特区’”,用深入的探索实践,持续引领中山产业经济发展走向新的高度。

让我们从影像里寻找时代变迁的轨迹,通过10组图片看火炬开发区三十年发展变迁。

火炬开发区中心城区南片区鸟瞰。上:2005年。曾旻雨 摄。下:2022年10月3日。

交通,是塑造一座城市的骨架。

1990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设立后,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交通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濠江路。上:2009年。曾旻雨 摄。下:2022年10月3日。

濠江路,连接着国家级高新区与中山市中心城区,成为火炬开发区境内建设较早的一条混凝土路面的重要道路。1994年,番中公路逸仙路段建成通车,成为火炬开发区连接民众镇(现民众街道)以及广州的重要公路。2000年至2001年之间,火炬开发区又铺设了科技大道、火炬大道、工业大道的混凝土路面,并对逸仙路等园区主干道实施改造。其中,科技大道,西起濠江路,东至中山港大道,全长约3.535km,是火炬开发区的一条重要的东西走廊。2002年,火炬开发区中心城区的“五纵五横”路网和五大工业园区道路全面动工。

逸仙路。上:2004年。下:2022年10月3日。

科技大道。上:2001年。曾旻雨 摄。下:2022年10月3日。

30年过去,火炬开发区的交通格局已经今非昔比。作为中山东承的桥头堡,火炬开发区深入统筹民众街道发展,已经成为中山市交通路网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目前,火炬开发区境内,中开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正在规划建设中,正在规划构建“三纵一横”的轨道交通格局、“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以及“一纵四横”的干线公路主干线网和“两纵两横”的干线公路次干线网,片区内共规划设置了8处高速出入口。

中山港大道火炬职院路口。上:1999年。曾旻雨 摄。下:2022年10月3日。

未来,火炬开发区将可通过南、北两个方案与深中通道实现直接接驳,30分钟可直达深圳。

广珠城轨中山站,是广珠城际铁路首批开通站点,是中山市主要的站点之一。2009年,这座城际轨道站点在火炬开发区泗门村(现泗门小区)的一块空地上拉开了建设的序幕;2011年1月7日,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中山站提取了中国特色的建筑屋顶,将象征岭南特色的外廊式拱门等元素融入中山站的设计,采用玻璃、钢的建筑材料,整体建筑做到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神似,体现中西合璧的特色。

城轨中山站。上:2010年。曾旻雨 摄。下:2022年10月3日。

城轨中山站也是中山市目前唯一的高铁站点。截至去年初,中山站已开通85趟高铁列车,可直达北京西、上海虹桥、广州南、深圳北、成都东、重庆西、南宁、桂林北等城市站点,成为中山城际、省级轨道交通的重要站点。

火炬大厦。上:1999年。曾旻雨 摄。下:2022年10月3日。

占地5.3平方公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内,一座高擎“火炬”标志的火炬大厦,为国家级高新区产业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目前,已有来自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0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电子信息、汽配、精细化工、光电子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链。

张家边社区。上:2010年。下:2022年10月3日。

30多年来,火炬开发区不忘“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坚持走“高”“新”路子,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动力。

得能湖公园。上:2001年。下:2022年10月3日。

中山火炬国际会展中心,位于火炬开发区中心城区,曾是中山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展中心侧畔,是火炬开发区的最大的人工湖得能湖。这“一园一馆”,成为火炬开发区城市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国家级高新区的快速成长。

火炬开发区中心城区一隅。上:2005年。下:2022年10月3日。

(图片来源:中山火炬融媒体中心、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志 除署名外)

(原标题《10组对比图片,看中山火炬开发区三十年发展变迁》)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玉洁 连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