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面临资金周转难,无法及时履行生效判决。若长期陷入执行僵局,企业信用受损无法正常开展业务,又将面临更严重的经营危机。
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主动作为,充分了解被执行企业经营状况和困难,以解决企业问题为出发点,将善意执行理念贯彻执行全过程,帮助企业清理“三角债”、推动企业信用修复,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资金周转难 拖欠百万债款
某源实业公司是一家从事国内货物贸易的公司,2020年12月,因生意周转向某红贷款公司借款104万元,未能如期归还,被贷款公司诉至前海法院,法院判决实业公司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公司还没收到货物回款,现在是一分钱也拿不出来。”判决生效后,实业公司未能如期履行还款义务,贷款公司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前海法院执行干警经了解,实业公司是由于货物“一买一卖”急需资金周转才借款,本想着收回到期货款后就马上还钱,但没想到结算时与合作方发生争议,至今仍未能归拢资金。目前,实业公司经多方筹措资金,已归还40余万元。尚欠的60余万元,实业公司正在与案外人某天公司协商,希望对方能尽早结清货款中无争议的部分。
结清“三角债” 化解执行僵局
为打破案件执行僵局,帮助实业公司尽快结清“三角债”,恢复正常运营,前海法院执行干警马上与某天公司取得联系,并向该公司送达了协助执行通知书。
“帮助实业公司渡过难关,也能保障你们继续保持合作关系。”执行干警通过电话多次与某天公司负责人释法说理,解释公司作为次债务人,有义务配合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虽然次债务人有权实质否认该债权,停止执行该次债务,但次债务人对该债权的任何异议,都将导致案件进入诉讼进行实体审查,从而拖延执行。这样一来,不仅给该公司增加诉累,也会对实业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执行干警从双方多年的合作交情着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某天公司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优先支付双方没有争议的货款,帮助实业公司先渡过眼前难关。
多次交谈后,某天公司于今年6月表示同意帮助实业公司摆脱目前的困境。经核算,某天公司与实业公司之间没有争议的货款,能够足额偿还实业公司剩余债务。
修复企业信用 补齐信任“缺口”
“为了帮助你们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我们帮忙做了一个信用修复证明。”实业公司还清债务后,因曾进入执行程序导致信用受损,长期合作的采购方也因此不再信任实业公司而中止了合作计划,公司生产经营面临困境。了解到该情况后,今年7月,执行法官主动为实业公司出具了《信用修复证明书》和《自动履行证明书》,并致电采购方向其说明情况。
执行案件顺利解决,也理清了债权债务关系,实业公司重新通过融资机构的商业融资审核,并顺利取得了与某大型商业超市的采购谈判资格,企业经营重回正轨。
“正是这份信用修复和自动履行证明书让我们重新相信实业公司,才有了再次合作的机会。”在采购方总经理看来,这份信用证明材料不仅值得认可,也修复了一直以来合作双方的信任“缺口”。
编辑 张露 审核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