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日照和土壤如何种菜?顶尖农研科技团队大比武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2022-09-29 17:45
摘要

9月27-28日,2022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初赛现场,选手们以远程视频的形式参与线上路演与评审答辩,竞争激烈。

9月27-28日,2022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初赛现场,选手们以远程视频的形式参与线上路演与评审答辩,竞争激烈。

最终,参与比赛的15支队伍中,共有4支团队成功闯入决赛,分别为上海农科院团队、上海交大鲍华团队、CyberFarmer团队以及Lettus Grow团队。其中,CyberFarmer团队曾获得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AI组冠军,而Lettus Grow团队则是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冠军获得者。

自8月初开启招募,本次大赛共吸引全球30支顶尖团队、150多位青年科学家报名。目前,位于上海崇明的集装箱种植“赛场”已改装完成。决赛选手即将开启一场“没有日照与土壤”的种植大比武,挑战两个月内,以更低能耗、更短时间,种出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的“水果生菜”。

集装箱“赛场”将迎来一批“生菜博士”

“你们考虑过集装箱的通风问题吗?”“病虫害防治的方案有吗?”“你如何看待种植密度调整带来的人工成本提升?”“在单位能耗的产量方面,你们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过去两天,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在线开赛。15位领队围绕如何在集装箱里种出好吃、高产、实惠的生菜提交种植方案,并展开路演。

最终,经过综合考量,4支团队晋级决赛。其中,上海农科院团队由园艺所何立中博士带领,团队成员在设施栽培、智慧农业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曾为我国南极科考队员提供极端环境的蔬菜种植培训。

另一支入围的上海团队由上海交通大学鲍华教授牵头,集结了农业工程、能源利用、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农工交叉学科研究力量,阵容强大。该团队此前在上海交大“深蓝计划”项目“无能耗的海上自维持蔬菜种植平台”的支持下,共建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有机结合自动控制和浮板栽培技术的系统,初步实现光、水、肥等多因素的匹配和性能优化。

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将在上海光明母港垂直农业研究中心进行。莫斯提 摄

决赛争夺更激烈:农学家对阵工科博士 两届前冠军同台竞技

集装箱种植生菜为何需要一群顶尖人才组团钻研?

“大赛使用的‘翠恬生菜’是一个全新品种,我们相信参赛选手都有能力种出来,但如何种好是个大问题。温、光、水、肥、气,仅光这一个环节,光周期、光谱、光量子密度这三个要素如何搭配就极大程度影响着作物的产量与品种,更别提其他几大环境要素了。它们叠加的控制难度可谓是指数型增长。”王金华表示。

某种程度上,温室种植可以借助自然光、“靠天吃饭”,而集装箱种植,环境因素都依赖人工调节,对人工决策的容错率更低,挑战更大。而且,能源成本是植物工厂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如何降低能耗是关系到产品推广与消费者利益的现实问题。

即将开始的决赛,亮点多多。例如,都市农业的上海方案与北京成果,谁种出的生菜才是“品质、产量、能耗”的全能之王?又如,“草莓冠军”CyberFarmer团队与“番茄冠军”Lettus Grow团队之间还会产生“生菜冠军”吗?

“前两届大赛的成果,验证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能够切实有效赋能农业,智慧农业大有可为。”拼多多高级副总裁朱健翀表示,“今年,我们联合光明母港共同举办第三届大赛,一起协同产业各方,继续以农研大赛的形式,助力推动产业资源要素集聚,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凝聚共识,推动智慧农业快速发展。”

(原标题《没有日照和土壤如何种菜,顶尖农研科技团队大比武》)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