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SIM卡”?手机无卡时代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2-09-27 15:42

近日,有网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留言询问称,最近eSIM卡的使用引起了更大的讨论,请问我国是否有eSIM手机卡的推广计划?

对此,工信部9月15日回复称,“我部高度重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在确保用户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目前,我部正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应用范围。”

SIM卡的前世今生

SIM卡就是人们常说的“手机卡”。新换的手机,都需要在卡槽里插入这么一张卡,才能接入网络使用。

但最早的手机终端是没有SIM卡的。

这要从几十年前说起,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这代手机的通话实现主要依靠电磁频段,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也正是靠电磁信号频率来区分。但这样的技术,也有一个问题:手机与用户号码绑定,用户号码“写死”在终端里,换手机就要换号码。直到1991年,技术人员在手机里植入了SIM卡(客户识别模块)实现了机卡分离,换手机就不必再换号码,把卡插到新手机里即可使用。

过去31年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SIM卡也不断变化:在体积上,SIM卡个头越来越小;再后来,随着智能手机时代到来,机身内部空间寸土寸金,技术人员又开始思考:能不能把实体SIM卡虚拟化,腾出卡槽空间,让移动终端不使用实体SIM卡也能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于是,就有了如今的eSIM技术。

什么是eSIM?

与传统可插拔的SIM卡不同,所谓eSIM,就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智能设备上(如手机等),无需再插入物理SIM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也一身本领,能打电话、发短信和发定位。此外,eSIM可直接与终端交互,通过App或者云端,在全球范围内将终端智能设备连接到所选择的当地网络。

eSIM的优势

这么一项技术,有什么用呢?

相比传统SIM卡,eSIM起码有以下优势:

  • 实现电子化、无卡化,用户无需进行物理插拔,减少损坏可能;

  • 抗震性、防水性提高,应对复杂、严苛环境的能力更强;

  • 终端内部不用预留卡槽,可用空间多了,有利于设计优化;

  • 灵活选择运营商,无需重新开号办卡。

基于已有探索及对未来趋势的推断,上至行业主管部门、下至运营商,甚至包括专业调研机构在内,均看好eSIM技术的产业价值及前景。2021年底,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eSIM被列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先进计算和量子计算等同等重要的新兴技术应用。

记者调查发现,eSIM在物流、远程智慧医疗、智慧城市、车队管理、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均有场景化应用,展现出比传统SIM卡更强的适用性和应用能力。其中,车联网成为eSIM发展的新爆发地,车联网的安全和自动驾驶均需要通过连接上网实现,例如在安全紧急情况下启动的eCall系统、通过无线操作(OTA)更新软件等等,车规级eSIM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让其成为不可或缺的联网保障。

eSIM安全性不容忽视

SIM卡当初问世,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保密和通信安全。

记者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方面了解到,eSIM由于采用基于公众通信网的用户数据下载和远程管理模式,具备更大的开放性。而且,eSIM技术的应用,将增加签约数据、用户信息等敏感信息在空中接口的传输,相比于传统SIM卡,eSIM面临的安全风险范围更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副主任袁琦认为,eSIM广泛应用趋势不可阻挡,当前需要针对其应用安全风险,尽快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审核和评估体系,加强安全检测及监管,提高保障能力。

(综合来源: 深圳特区报、澎湃新闻、 财经国家周刊)

编辑 编辑-张克(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桂桐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