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石排塘尾:800年古村“微整容”遇见美好
羊城晚报
2022-09-23 21:36

走进东莞市石排镇塘尾古村,穿行于红墙古巷间,村道四通八达,塘边、路边以及一些闲置地绿意盎然、整洁雅致,一阵宁静祥和的乡村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结合高位开展美丽圩镇建设,石排镇选取塘尾村作为示范圩镇建设选点,见缝插绿,植绿添彩,因地制宜深化“三边三地”(山边、塘边、路边,边角地、插花地、闲置地)整治提升,以小园之美促乡村大美,对标“示范圩镇标准”创建美丽圩镇。截至目前,在0.85平方公里的塘尾村就已完成“三边三地”整治提升25处。在塘尾的带动下,石排镇已累计完成“三边三地”整治提升272处。与此同时,一批批向往乡村生活的艺术家陆续进驻该村,开展公益培训,举办文化活动,与村民打成一片,激活了乡村文化,实现“人村融合”。

通过不断整治,塘尾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盘活“三边三地”, 打造小园之美

塘尾村始建于宋代,已有800多年历史。数百年的沧海桑田,古村落不少村民的牛栏、猪栏和窝棚沦落为闲置地。近年来,石排镇持续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全面推进建设美丽圩镇,如何清理、整治并盘活这些闲置地成为摆在城乡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不能建房,又要能美化环境、提升品质,左右权衡后,那就只能合理化利用起来。”据塘尾村村委委员李祖乐介绍,塘尾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在精心保护的同时,一些废弃闲置地、边角地以及卫生死角等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而这些闲置地都是村民的祖地,镇村想要盘活,村民不免顾虑重重,有的担心被征用后拿不回,有的担心被用于房地产,有的担心会造成再次闲置。为此,镇村两级通过聘请第三方公司开展规划设计、制作效果图、启动试点等措施,用事实说话,让村民看实效。

看着以前杂乱破败的闲置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供休闲、采摘的小花园、小绿地和小菜园,大部分村民逐步打消顾虑,积极支持“三边三地”整治提升。即便有个别村民喜欢在房前屋后养家禽,最终在城管片长的耐心劝说下,也慢慢转变观念,支持村里的整治,建设便民利己的小公园。塘尾村民李伯告诉记者,现在,门前的小公园已经成为他每日的打卡地。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带孙女到西门小公园,以古建筑为背景,以小公园绿草为前景,为孙女拍照。

小园之美助推塘尾“变形记”走得更深更实。截至目前,塘尾已完成 “三边三地”整治提升25处,建成塘尾古村落前广场公园、塘尾古村落东侧生态公园,完成塘尾古村落前广场两侧房屋、李横大道塘尾村周边外立面改造,并且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切实提高了人居环境品质。

绽放的花朵给塘尾古村增添勃勃生机

因地制宜,完成“三边三地”整治272处

“三边三地”整治最忌为建而建、大拆大建,而是要因地制宜、适地建园,搞“微整容”“小手术”。这既平衡了各方利益,又契合了当地风貌,同时缓解了建设的资金压力,极大地推动了各方开展“三边三地”整治提升工作的积极性。

据石排镇城管分局局长廖建新介绍,今年以来,石排镇以行政村为单位,充分挖掘村庄特点,结合村庄规划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深化“三边三地”整治提升。各村委会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先整治、后提升,先规划、后建设,循序渐进、梯次创建;石排镇政府则通过“以比促奖”、引导社会力量、鼓励农民群众自筹资金或投工投劳等形式,保障整治项目的建设费用。同时,石排镇还对各村(社区)开列“负面清单”,杜绝建设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脱离农村实际,破坏乡村风貌、自然生态等行为。

如今,像塘尾村这样的小园之美,正在石排镇各村(社区)徐徐出现。走进田边村,碧波荡漾,绿树掩映,屋舍俨然,道路整洁,竹篱笆栅栏围着的小花园内,花木葱翠,绿草如茵,绿藤绕篱,生机勃勃,令人心旷神怡。数据显示,近年来,石排镇已累计完成“三边三地”整治提升272处,以边角之景带动村容村貌提升。

塘尾古村内的小花园

边角地、闲置地化身“人村融合”纽带

石排的“三边三地”整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结合当地民俗活动需求,经过微改造、小提升,将这些边角地、闲置地化身为“人村融合”的纽带,打通本地人与外地人和谐之道,搭建起古村与远在海外的华人、华侨记忆点,共同留住古村的乡愁。

李达谦今年已年过七旬,是石排塘尾最古老民俗活动康王宝诞的掌事人。2021年年底以来,塘尾古村西门门前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了他开展活动的激情和信心。原来,康王宝诞是当地为了纪念北宋抗辽名将康王(康保裔)的生日而举行的民俗活动。活动日那天,村民就会抬着康王安座绕村巡游。“以前,村西门的路非常泥泞,不好走。”李达谦说,如今,村西门前建了小公园,修了道路,铺了砖石,两侧绿草绕径,巡游更加畅通。2022年农历七月,塘尾村民曾小规模巡游,拍了段短视频发出去,不少远在海外的华人、华侨纷纷打电话前来表达思乡念祖之情。

“与其说是我走进了塘尾,不如说是塘尾接纳了我。”从2020年起,塘尾创建艺术家联盟,吸引全国各地的知名艺术家进驻,周祖嵘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雨点釉烧制传承人,也是首批进驻塘尾古村的外地艺术家。周祖嵘表示,他进驻已有两年,已经成了塘尾人。来到古村后,他与村民们成为邻里乡亲,打成一片。“每天早上出门,大家见面后都会互相打招呼;我不会种菜,他们就到我的小菜园帮我种菜……”周祖嵘说,大家的生活已经融为一体。

塘尾生态公园

(原标题《石排塘尾:800年古村“微整容”遇见美好》)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范锦桦 连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