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自杀?每人都是“守门人”,每人都需“守门人”
读特首席编辑 刘一平 通讯员 张春玲
2017-09-14 19:07

 点此直达音乐季完整排期

榆林产妇自杀,程序员自杀……在网络热点话题中,自杀事件总会吸引社会广泛关注,即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十五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为“花一分钟,改变一生”。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博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使这“一分钟”能“改变一生”,每个人都应有自杀预防“守门人”的意识。

“如果那位榆林产妇的身边能够有几个这样的‘守门人’,她的结局很可能就会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责任

刘铁榜指出,“守门人”是自杀防控工作中的一项关键性的技术,也是较为成熟的自杀预防方案,因此在全球广泛传播。如果人人都有“守门人”意识,很多意外是可以防控的。

比如,有的人自杀身亡前虽然不会跟家人流露,但会在网上发布类似遗书的内容,如果网络管理员或者在网上关注他的人看到后能提高“守门人”意识,采取一些做法,悲剧也许就有机会避免。

刘铁榜的观点得到台大医学院精神医学部主治医师廖士程博士的应和。不久前他应邀来深圳作关于台湾自杀防治的讲座,本报记者向他提出一个问题:“2010年自杀退出台湾十大死因,这是如何做到的?”

廖士程介绍,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首先是民众对自杀防治的参与度比较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做点事情。第二是民众对自杀防治相关讯息的熟悉度也越来越高,比如抑郁症的个案就医比例增加、建立了自杀未遂的个案关怀访问系统等。

总体上,当自杀率在2006年达到最高峰以后,台湾开始推动“自杀防御守门人”的观念。因为自杀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悲剧结果,不能用单一方式去防治,所以人人有责。同时对于自杀工具的可得性也进行掌控,对于这类工具“不是不卖,而是难卖”,即采用许可证制度,而且必需登记;或者将这类物品放在柜子里,并将柜子上锁,一些研究表明,这是降低自杀率的有效方式。

身边的人彼此拉一把

要避免做出憾事,每个人都有责任成为“守门人”,“身边的人彼此拉一把”就是最有效的方式。这样的互助关怀文化如何落实?刘铁榜认为,主要在于将一些琐碎的事情落到实处,人人都要掌握一些自杀预防的知识,尤其是老师、同学、家人、服务行业人员。

比如,对于吵架中冲动的妻子或者冲动的孩子,不要火上浇油。当他们说出“死了干净”这类话语,另一方就不要再说出“给我滚”这样的话了,理性的人这时候就要率先“投降”。

再如,药店店员看到买助眠药的人神情恍惚,不妨多说一声“不要想不开”,“要不要帮你找大夫或者家人联系一下”;或者递上一张单子,上面是一些安慰性的话语,以及求助电话信息。

有的学生成绩不好,或者受到校园霸凌,可能有自身的性格因素,但光靠学校的辅导老师是不够的。廖士程介绍,台湾大学有一个“peer项目”,主要是对学生群体中比较活跃的人进行一些自杀防治知识的介绍。“我们并不强调这是自杀防治,不过,重点仍是对于那些心理比较困难的、说要自杀的同学,你怎么去注意他、安慰他,怎么转介心理负担大的同学去专科医院。”这是对年轻群体有效的“守门人”方式。

对于老年群体,方式又有不同。比如对于孤独、久病的老人,降低自杀工具的可得性就很重要。对于癌症等重症病人,怎么样去发现他的抑郁?或者他的治疗和照顾上是不是存在困难?这些需要社工平常就要去做,而不是等到出现状况才有所行动。因此可以培训为高龄老人送餐的社工,送餐时若发现老人没有吃东西,首先要想是不是抑郁了?而不是餐食不好吃、或者是老人没有装好假牙。这时社工就要会使用一些筛查工具,如果分数超过一定标准,就为老人介绍其他的社会关怀资源。

“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虽然琐碎,其实很有用。人们需要互相的帮助和关爱。”刘铁榜表示,大部分有自杀想法的人,在实施自杀行为前,都会长时间地释放出求救的信号,当我们发现这些信号时,就要立刻行动,科学干预,这时你的“一分钟”,就可能让对方“改变一生”。

 漫画作者:冯大美

【读特新闻+】

随堂考:关于自杀的几道判断题你能做对几个?

判题官:刘铁榜

——自杀是个人的事情?

——错!

身体是个人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身体是具有社会价值的。自杀对周围人的心理影响、对社会的影响不可低估,而且有研究发现,一个人自杀身亡,其周围至少会有3个人受到影响。而且研究发现,从人的一生看,人人都会有自杀的念头。因此,自杀并不只涉及到某个人,而是“每个人”,它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整天把自杀挂在嘴上的人自杀风险低?

——错!

经常说自杀的人,属于高风险人群。总的来说,经常声称要自杀的人,是以消极的方式应对生活的挫折,或者把自杀当作一种控制别人、推卸责任的手段。但他们自杀的可能性和风险比周围的人士都要大。对于周围人发出的自杀信号,哪怕是重复100次,也要重视。

——想自杀的人都很坚决,也就不会求助了?

——错!

求生欲是人的本能。多数人在出现自杀念头时,求生本能仍然存在。有的人看似决绝,但其内心实际上是非常犹豫的。很多时候,自杀是一种冲动。有的看似蓄谋已久,但如果看到希望,也会放弃行动。这就是“一分钟”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这时只是一两句话、一个动作,就可能指出一条路,自杀行动就可能会向后推延,一分钟就可能换来10分钟、或者100分钟的机遇,很可能最后就回心转意了。所以这是“黄金一分钟”,可能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这样的一分钟。

——每个人都能是“守门人”吗?

——对!

每个人都应知道:你可能是每个人的“守门人”,也可以同时成为好几个人的“守门人”;而且也要知道,你自己的“守门人”是谁,当你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可以向他们求助,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刘一平)

自杀防控,这些事深圳要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



专业力量是自杀防控中的重要因素,刘铁榜表示,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康宁医院)近期将采取以下几个行动。

1、自杀预防与干预门诊正在筹组并于年内开业。曾有过自杀冲动、意图、行为的人,可以用好这个门诊。“最有效的预防自杀,就是帮助那些曾经有过自杀行为的人。他们应被列入高度关爱人群。”

2、年内开通一条生命热线,即自杀预防热线。让企图自杀又不愿来医院的人觉得,还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打个电话寻求帮助。

3、在综合医院急诊部门建立一个网络,一旦发现有服毒或者故意外伤的病患,在进行医学处理的同时,转介到市康宁医院,由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4、在高风险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恶性肿瘤病房、养老医院等,通过会诊的方式,进行心理培训。

5、培训自杀预防社工,让他们得到更加专业的帮助。

自杀的预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刘铁榜透露,今年深圳市批准了一个重大项目:市康宁医院联手美国的罗切斯特大学(拥有国际上最著名的预防自杀团队)、中国大陆的中南大学、中国台湾的台湾大学,构建深圳自杀预防干预体系。这一项目目前正在实施中。

公开谈论自杀并不会导致自杀

有些人害怕公开的谈论会导致自杀。刘铁榜指出,公开地谈论自杀,事实上并不会导致自杀,人们大可不必谈自杀就色变。

“就像长了一个脓包,让有自杀倾向的人来谈论自杀,相当于把脓包戳破了,它是会疼的,但是处理以后,就会慢慢地痊愈,变得健康。”刘铁榜认为,人生的困境也是宝贵的资源,它是自我成长的最好的机会。谈论自杀相当于在最危机的时候给了一剂补药,其实是最有用的。

他指出,公开谈论自杀时,要遵守几个原则:

1、要说明自杀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也要多想一想自杀的后果,家庭、事业将为此付出的代价。

2、不要把自杀合理化。

3、要清楚地指出有哪些可以应对的专业资源。

4、要清楚地说明,挫折并不是个人独特的灾难或困境,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5、避免对自杀的细节进行过多的描述,避免导致二次伤害。

6、要让有自杀倾向的人明白,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其实还有两个去处:医生和父母。他们是永远都不会真正抛弃我们的人。

名词解释

自杀预防“守门人” 类似足球守门员,能与潜在自杀者接触,能及时识别口头上或行为上表露出的自杀征兆,并能劝导他们寻求帮助和治疗。可以是受过医学或心理学训练的专业人士,也可以是未受过训练的非专业人士,最适合担任这一角色的,很可能是家人和朋友。

有任何心理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texinli@126.com

见习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首席编辑 刘一平 通讯员 张春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