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牛鼻子”保“好气质”,“东莞蓝”时常刷屏朋友圈
东莞 +
2022-09-20 18:39

PM2.5同比下降22.6%,臭氧同比下降19.3%,空气质量达标率同比上升13.6%……东莞2020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1.4%,创下近五年来空气质量最好水平。2021年东莞PM2.5同比下降8.3%,改善幅度全省第三;除臭氧外,五项大气污染因子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数据升降间,“东莞蓝”刷屏朋友圈。

自2018年4月打响蓝天保卫战以来,东莞紧盯目标,调整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通过淘汰“散乱污”企业、整治VOCs、管控工地扬尘、压减煤炭用量、推广新能源、实施销号整治、技术帮扶等专项行动,淘汰大批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影响空气质量的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大幅度下降、空气质量达标率大幅度上升,天空时常绽放蓝天白云,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抓住蓝天攻坚“牛鼻子”

蓝天白云、新鲜空气,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基本追求。早上起来,沿着周边公园慢跑,已成为许多群众的心头好,“呼吸新鲜空气,出一身热汗,感觉特别舒服。”

市民群众头顶蓝天白云、东莞“气质”越来越好的背后,则凝聚了东莞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的勇气与智慧。2018年4月18日,东莞召开全市蓝天保卫战动员大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要求,确保全市空气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推动美丽东莞建设。

在此之前,东莞经常被灰霾笼罩,高楼大厦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早起上班的市民目之所及多是灰蒙蒙一片,想看看蓝天白云都成了一种奢望。在全省空气质量排名中,东莞总在后排徘徊,这与东莞城市地位和城市形象格格不入。灰霾多,说明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尘粒及烟尘,PM2.5浓度超标;蓝天白云少,说明污染天气多,臭氧污染严重。

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紧紧抓住蓝天攻坚“牛鼻子”。聚焦PM2.5、臭氧,东莞迅速推出《东莞市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围绕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强调源头减排,突出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控排放、控锅炉、控VOCs、控“峰值”。一年接着一年干,每年都在更新完善。大幅压减煤炭消费总量,促进机动车和工业源污染大幅减排,严格控制扬尘污染,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产能企业……

走进大岭山东莞大宝化工制品有限公司,这家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企业,一套VOCs处理设施格外扎眼。车间内环保化工产品源源不断地打包装箱,运送至全国各地,彰显着企业提标改造的“传奇”。大宝化工董事长陈贺生坦言:“好环境才能生产出好产品。”大宝化工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行业先进工艺和设备,每年可削减VOCs排放量200吨。

“十三五”期间,东莞积极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产能,推动能源、产业、交通三大结构调整,为新兴产业和市场腾出发展空间。其中,淘汰改造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768台;组织专家团队对VOCs企业入厂帮扶,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7万多家,整治VOCs企业超1.4万家;提高燃气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完成24台垃圾焚烧炉氮氧化物治理设施升级;淘汰国Ⅲ及以下柴油车1.6万余辆,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从源头有效遏制VOCs恶化态势,堵住了企业偷排废气的“漏洞”。

与此同时,“煤改气”渐见成效,全面启动21家企业自备电厂煤改气,清洁能源正成体系。这不仅减少了VOCs排放,也降低了臭氧浓度,还促进了大批造纸企业、电力生产、纺织企业脱胎换骨,清洁能源企业焕发新机。

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2018-2020年,东莞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20年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168重点城市中排第20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3,改善幅度在全国168重点城市、全省均排第二;优良天数比例91.3%,提高比例全省第一。PM2.5浓度24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人防+技防”守护“东莞蓝”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东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从“雾霾重重”到“蓝天常在”,在空气质量改善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仍然坚守“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的原则,持续深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效,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大气防治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组织统筹,构建严密的“人防”体系,从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和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扬尘源治理等方面提出38项任务清单分解至部门、镇街(园区),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形成“1+N”工作体系。建立定期例会、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制度,推动工作落地见效。成立油品整治、扬尘整治、移动源整治、VOCs整治、污染天气应对5个工作专班,全面深化专项整治。

另一方面,加强污染源执法监管,全力做好臭氧和颗粒物污染天气应对,全面提升“人防+技防”能力。全市配置50套便携式VOCs监测设备,提高基层VOCs监管执法水平。全力做好臭氧和颗粒物污染天气应对,组织生态环境、气象监测部门和暨南大学、VOCs走航监测、微型站监测、大气超级监测站科技服务团队加强污染情况研判,实时动态跟踪分析,结合覆盖全市的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和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分析成因,提出科学污染应对策略。

经过综合整治,东莞11万多家企业取得“排污许可证”,并纳入统一管理体系。根据“先试点、后推广,先重点、后全面”的方式,东莞逐步完善现有的环境监管体系,构建智能化“监管网”,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用水、用电、排水、排气等情况的环保全过程智能化监控,建立全过程智能化监控体系。

目前,东莞正完善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和东莞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全市38个常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个大气超级监测站、4个大气重金属自动监测站、3个VOCs自动监测站、2台在线流动应急监测车、128个微型监测站、10个环保视频监控点、2套颗粒物激光雷达系统,实时集成空气质量、气象、污染源、环境监管、任务进展调度等信息资源,建立“预报—会商—方案—行动—评估”闭环工作机制,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启动应对措施。

多管齐下,落实落细。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也在逐步下降,空气优良率也从2017年的87.7%提升到目前的91.2%,PM2.5浓度同比下降25.0%,臭氧评价值同比下降18.8%,与之相对应的是,每逢周末,不少市民走进周边公园或邻近景点休闲旅行,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城市中的宁静,清爽之感油然而生。

(图片来源:东莞图库 郑志波 陈栋)

(原标题《东莞生态文明故事④|抓“牛鼻子”保“好气质”,“东莞蓝”时常刷屏朋友圈》)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李怡天 张玉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