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送外卖引争议,当事人回应了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2-09-20 16:47

近日,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送外卖一事,引发热议。当事人何成目前正在重庆江北区从事送外卖工作,在他看来,“硕士”只是一个名称,不觉得有什么特殊含义,“目前找不到更好工作,倒不如先自己养活自己”。

硕士送外卖,是自食其力还是大材小用?

高学历人才送外卖已非一起,此前浙大一博士因为生活困难兼职送外卖也曾引起热议;本科生毕业后送外卖的更是不少。大材小用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毕竟高学历人才是少数,他们大多学有所成,无论是从社会需要还是个人预期来看,高学历人才的工作都应该发挥所长。但是,具体到何成等高学历人才,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也大有人在。

何成认为,高学历人群并不是所有人都光鲜的,只是有些人碍于面子不说,外人就无从知晓。而他送外卖的选择,也与学历无关。

选择去送外卖,是何成在失业4个月后的一个尝试。“我只是一个个例,我对外卖员并不歧视,但也没觉得多光荣。”何成对“炒作”一说进行了反驳,他并没有像大家以为的那种“躺平”,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需要养活自己。

“如果说现在有个修车的,他愿意带着我,让我干上十天半个月的,我也愿意。”在送外卖之前,他曾经当过培训机构的老师,后来去长沙做过工人。

谈到自己步行送外卖,为什么没有骑车,何成称是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好,后来就觉得步行也还行,就没有改变。那段时间,他已经失业4个月了,有几次面试经历,但都觉得不合适,他觉得没办法了。

8月4日注册,8月7日正式接单,第一天送了20多单,接近3万步。最多的一天,何成送了40多单,是重庆最热的那几天。

第一次接单,他曾一度有点想放弃,“我是有点懵的,但平台显示不允许退单,退的话要扣钱。”他说,第一单开始就没停下,那天送了20多单,走了接近3万步。以后如果遇上比较远的订单,他也会尝试公交或者地铁。

何成觉得,外卖员的职业对他来说只是个过渡,他一直在思考赚钱的方式。这次引发关注,他想让大家看到这个社会的多元。

硕士送外卖:基于理性和现实的决定

仅就此番事件而言,人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种求职理性。“出力少、赚钱多”的工作,人人都向往。但求职向来是能力与运气并存,总有人会面临诸多烦扰。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一种“慢就业”现象,即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马上就业也不继续深造,而是暂时待在家中慢慢考虑和规划前路。有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即工作”模式而成为“慢就业族”。我们尊重不同人的职业规划和选择,但同时要正视,不是所有人都有“慢就业”的实力和基础。对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毕业生而言,他们没有那份气定神闲。

找不到合适工作不意味着要“躺平”,努力的方式不止一种,选择送外卖同样是在自食其力。工作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凭自己的努力挣钱,就值得被尊重。就何成而言,在寻找理想工作的过程中,选择送外卖有其合理性。一则靠自己能力挣钱,既能够维持当下生活,也不耽误寻找更心仪的就业机会;二则灵活性强,自由度高,可以有时间学习其他东西。如果能在送外卖的步伐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坚持思考今后的人生,那就是在向未来奔赴。

因此,“硕士送外卖”本质上是一个理智的行为。“快就业”找到的岗位虽然可能不是“最向往的”、不是“最赚钱的”,却可能是最能解燃眉之急的。这不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有益无害。更何况,人生需要历练,某种角度上说,诸多经历都可以为未来的漫漫人生积淀一些经验和智慧。

对高学历人才送外卖,社会应该多一点包容和鼓励。尊重每一份劳动,尊重每一份工作,尊重每一份勇敢尝试的努力。在拼搏的道路上,送外卖是起点不是终点,只要在路上奔走,就不怕到不了未来。

未来,何成想尝试做生意。“如果几年后实在不行,只能找地方上班了。”他觉得自己是个愿意尝试的人。

何成表示,“希望大家越来越好,我的未来不是梦,你们也一样。”


网友评论


(综合资料来源 工人日报、每日经济新闻、京报网等)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