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挖井,发掘神秘的中亚

李珂
2022-09-17 07:57
摘要

在《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里,考古学家瑞德维拉扎就记载了这样一段重新发现中亚的历史。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 [乌兹别克斯坦]瑞德维拉扎 著 陈杰军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 2021年11月版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撒马尔罕隆重举行,全世界的眼光又一次聚焦在中亚。几千年以来,中亚是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东西方在此碰撞、交流,无数古国在此繁荣、没落,丝绸之路在中亚的地下留下了无数宝藏,吸引着后人好奇的目光。在《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里,考古学家瑞德维拉扎就记载了这样一段重新发现中亚的历史。

20世纪,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国立大学,米哈伊尔·马松教授主持下的考古学教研室,可谓是桃李满天下。1961年,有一个19岁的格鲁吉亚小伙子,出于对考古学的一腔热爱,从高加索来到这里求学,与同学们走进了一个个掩埋在风沙里的遗址,梅尔夫古城,粟特和巴克特里亚古国。后来,同学们走向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博物馆,成为独当一面的考古学和博物学专家,而瑞德维拉扎留在乌兹别克斯坦,继承了导师的衣钵。

回忆起学生时代,瑞德维拉扎满怀深情:“我关于中亚和东方的物质和艺术文化,建筑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知识毫无疑问扎根在各位老师,在考古教研室讲授的那些课程上。”在大学里,他还学习了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为使用原始文献打下了基础。正如马松所言,原著语言本身包含一些精妙含义,在需要对某个城镇的考古信息和文字记载进行对比定位时,它们恰恰是特别重要的元素,可以帮助人们一一印证。

理论服务于实践,野外考古实践是培养考古专业学生的关键。梅尔夫古城,中国古书称为“木鹿”,是瑞德维拉扎参与挖掘的第一个中亚遗址。它位于今天的土库曼斯坦,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多达50万人,城市总面积足有60多平方公里。早在大学入学前,瑞德维拉扎就参与了梅尔夫古城的项目,在这里的考古营地,他度过了几年难忘的夏日时光。毕业时,他漫步在整个古城,将自己发掘过的地块转了个遍,在深夜登上城墙,以此与这个项目告别。

在大学期间,他还去乌兹别克斯坦的基什等地考察。基什古城曾经是粟特人统治的地方,根据中国史书记载,与南北朝和隋朝同一时期的基什统治者,都出身于昭武九姓。后来,这里又经历了萨曼王朝、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王朝和帖木儿王朝的统治。帖木儿时代在这里留下了气势恢宏的宫殿——阿克萨拉依。它那高大的门户,依旧矗立在地面上,朝向北方的撒马尔罕,那是帖木儿帝国昔日的首都。从撒马尔罕出发,经过梅尔夫,可以抵达巴格达,这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支古老的路线。

大学毕业之后,瑞德维拉扎回到家乡,曾参与发掘高加索的马扎尔古城的工作,几经辗转还是选择回到中亚这片热土。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北高加索的考古和历史依旧吸引着我,可现在,当我亲眼认识了宏伟壮丽的中亚古代和中世纪遗址后,这种吸引力不再如从前”。

返回乌兹别克斯坦后,他一开始在塔什干考古队工作,后来受导师的妻子普加琴科娃邀请,参加了北巴克特里亚考古项目。巴克特里亚是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有“千城之国”之誉,横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三国。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作家笔下,它位于亚洲大陆的正中央,是古波斯帝国最重要的行省。中国史书一开始将它称之为“大夏”,后来称之为“吐火罗”。直到20世纪中叶,学界了解的巴克特里亚仅仅是一些碎片段,散见于故纸堆里,人们对于巴克特里亚的认识十分模糊,以至于有学者将其形容为“巴克特里亚海市蜃楼”。但是,经过考古队几十年的努力,一系列巴克特里亚古物被拨开尘封,重现世间,小到塑像、金币,大到驿站、神庙。它们风格独特,呈现希腊、波斯和印度文化交融的特点,证明了巴克特里亚曾经的繁华和辉煌,也在古代世界艺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1961年起,瑞德维拉扎根植于中亚,开展自己的考古事业,直到2022年初去世。1986至2016年,他一直担任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考古队队长,开展过的考古活动多达100多次。在他身后,留下了30部专著、800多篇文章,还有亲手铲出来的泥土和沙子,数以吨计,车载斗量。在他和其他考古学者的努力下,埋藏在中亚地下的无数宝藏被拨开尘封,并且以科学系统的研究被归纳出来。20世纪中亚考古学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成果,而回忆类文献是一个空白。正如作者自己所言,专业科学文献有其局限性,人们很难了解考古考察的组织和物资准备工作,对考古学家对古迹的个人看法也不得而知,更不知道学者的培养是通过什么样的外部条件实现的。而这本回忆录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可以作为科普之用,带领更多的年轻人踏上科学之路。

乌兹别克人有一句俗语,“以针挖井”用来形容学者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和非凡的成果,中国也有相似的俗语,“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考古学家是忠诚的,因为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考古学家也是无私的,因为是他们为人类打开了此前鲜为人知的伟大的中亚的文明世界。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衰落,中亚逐渐成为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在21世纪,中亚各国出现发展繁荣的景象,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复兴,为中亚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中亚那神秘的过往也重新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在中亚的地底,还有多少宝藏尚未被发现呢?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

《知识的源泉:布哈拉》

蓝琪 著

商务印书馆

2021年9月版

布哈拉城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城市,也是中亚中世纪城市的典范,布哈拉旧城区虽面积不大,但保存有历史上各个王朝修建的宫殿、陵墓、神学院等古建筑,造型独特,显示了古代中亚建筑工艺的精美绝伦,留下了中世纪的一座座建筑,完整地保存了城市的肌理,成为中世纪中亚城市中保存最完备的典型地区。

(原标题《以针挖井,发掘神秘的中亚》)

见习编辑 韩湘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郑蔚珩 高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