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与兴趣相比,高考志愿填报时更不应忘记“志愿”
读特评论员 赵强
2020-07-23 22:43
收录于专题:特评

近日,全国各地高考陆续出分,各地高考分数线也陆续出台,考生们即将进入选专业填志愿阶段。如何填报志愿,成了令家长和考生们比较纠结的事情。对此,有专家撰文表示:在志愿填报时,我们经常喜欢强调孩子的兴趣爱好,我想特别提醒,我们需要重视,但不宜过度放大孩子兴趣。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家长们越来越开明,在填报高考志愿这样重要的事情上,更多地尊重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在意他们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一味地看哪个专业热门,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孩子。

家长们小心翼翼,家长们也用心良苦。说起兴趣之于学业的重要性,家长们大多能说上一二。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也曾经曰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家长们之所以如此,首先当然是希望孩子上了大学后也能在“最好的老师”帮助下勤学、乐学。其次,也是担心孩子选择的专业和学校不是他们自己“乐之”的,产生厌学情绪埋怨家长。

著名作家柳青曾经说,漫长的人生中,最关键的往往只是一两步。毫无疑问,上大学选专业填志愿,就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怎么迈出去,当真要完全交给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随心所欲了么?其实,这么做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高考的孩子们,即便不少以年龄论已满18岁,算是成年人了,但以他们有限的知识与人生阅历而言,仅凭兴趣爱好,跟着感觉走,就填下了志愿,应当说是草率的。填志愿具有相当的专业性,既要听听家长的建议,也当听听专家的意见。专家说,孩子的兴趣爱好需要重视,但不宜放大,是有道理的。

兴趣爱好是感性的,但选专业填志愿做选择更多要基于理性的考量。将应由理性做出的决定放手交给感性,本身就是不明智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曾说过:“最好把一个人的爱好和职业尽可能远的分开”,因为“把一个人的生计所在和上帝所赐的秉赋硬凑在一起,那是不明智的。”

爱因斯坦的话说白了就是:兴趣爱好不能当饭吃。在上大学选专业填志愿这件事情上确实如此。必须承认,选专业填志愿,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事关将来职业的选择。现实告诉我们,大多数人将来从事的职业,其实大都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无关;而一旦到了职场,我们还会发现:再浓厚的兴趣爱好,一旦变成职业,变成朝九晚五的工作,就会变得寡淡无趣。换言之,如果将兴趣爱好与工作职业绑定在一起,或许结果就会是既选错了职业,又毁了兴趣爱好。

实际上,支撑工作热情实现职业梦想的,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能随时会发生变化,而职业与工作一旦选定,就会相对稳定,甚至终身不变。孩子和家长们选择专业填志愿时,兴趣爱好固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还有很大的可能是因为,这些被强调的兴趣爱好是孩子的长项,被认为是优势所在。然而这种优势,并不一定能延续到大学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坚持选择并依傍这种既有优势,反而可能是习惯于躺在舒适区的惰性使然。

能持续保持学习、工作热情,坚守职业梦想的,说小点是要想清楚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说大点就是要问一问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只有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了志向,才会不惧怕未来学习路上的艰苦、工作的枯燥、职业生涯的乏味,最终在实现人生理想中体验人生价值,收获成功喜悦。然而,这些又恰恰是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很多高分考生都时常陷入迷茫,不确定自己选择的专业是不是自己将来愿意为之付出汗水的目标方向。

所以,有必要回到填报志愿的字面去思考。填志愿,不简单等同于选专业选学校。“志愿”指的是志向和愿望,是有志于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与兴趣相比,高考志愿填报时更不应忘记“志愿”的本来意义,有了明确坚定的志愿,填志愿就不是件多么纠结难定的事情。反之,如果没有战胜困难的充分思想准备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恒定的职业追求,就可能在学习、工作遇到困难时轻易放弃,追悔当初的选择。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