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龙边检站支教民警于冉昊的第一个教师节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谢凌 文/图
2022-09-10 10:58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在广西三江县同乐乡第二小学五年级的教室里,一群孩子紧紧围在一名民警身边,给他送上教师节祝福:“祝‘一九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们口中的“一九老师”,是西九龙边检站支教民警于冉昊。与三江的孩子们相处了大半年,他早已成为孩子们最信赖的伙伴。因身高一米九,“一九老师”成为他和孩子们最亲切的“昵称”。

这是于冉昊支教的第二个学期,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今年2月,西九龙边检站民警于冉昊响应国家移民管理局号召,跨越千里,踏上驻村支教的征程,在广西三江县同乐乡第二小学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第一次听到“老师”这声称呼,当时的场景于冉昊依旧历历在目:刚走进校园,便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欢迎,孩子将他团团围住,紧紧拉着他的手,为他系上红领巾。

“我主要负责3个五年级普通班的英语教学,但这里的教学基础比较差,很多六年级的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面对这样的情况,于冉昊直言压力很大,因为支教工作对于他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

不过,很快这种压力就转化成了动力:他看到,尽管学校的教学设施有限,但孩子们都非常热情好学,这给了于冉昊很大的信心。尤其是,孩子们对支教民警的期待,更让他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于是,上课、备课、指导作业渐渐成了“警察老师”于冉昊的日常,从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他已经慢慢融入了学校这个大家庭。功夫不负有心人,于冉昊在第一学期期末获得“英语教学质量三等奖”。

做孩子们人生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支教教师,于冉昊始终坚持扶智和扶志并进,不仅要提高孩子们的成绩,更要做他们人生的引路人。为更多地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到校不久,他便开始了家访路。“这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放学后或者周末跟着大人采茶。”于冉昊说。

从聊天中,他感受到,可能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家长们多数对学习教育并不重视,孩子们对上学热情不高,为了补贴家用,他们想快点结束学业后去城里打工。

“学习知识重要,转变观念更重要。”虽不是教师出身,但于冉昊懂得教育的意义。在教学和家访中,他开始渗透这一理念,和他们聊大山外的世界,聊梦想,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支教也许不能帮他们实现梦想,但可以点燃他们心中梦想的火种。”于冉昊说。

在于冉昊的谆谆教诲下,孩子们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他们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成绩的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多学期下来,四五个孩子的成绩提高了10分以上。”于冉昊高兴地说到。学习成绩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增长了。许多孩子们会主动说:“老师,我以后也要当警察!”

“外引内联”,争取社会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

看到当地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生活物资紧缺,于冉昊积极牵桥搭线,通过线上“云课堂”、送课进校园等方式,丰富山区丰富教学资源,构建起关心关爱侗乡学子的强大合力。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于冉昊所在的执勤四队党支部在他所教授的班级上,利用互联网搭建起“三江云课堂”,以“线上”授课、“即时”交流的方式,为三江的孩子们送去更多的知识和关爱。

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年龄,但因家庭条件困难、长期营养不良,许多学生的身材瘦弱矮小。这让于冉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冉昊向单位请求支援,同时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迅速得到回应和支持,一批批牛奶、文体教具等爱心物资陆续送到三江孩子们手中。看到孩子们喝上了牛奶,在运动场上肆意奔跑,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他揪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从民警到教师,于冉昊完成了身份转换,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体会到这一声“老师”的份量。在于冉昊看来,支教的意义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用爱心和责任,帮助大山的这些“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帮助他们找到并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教师节里,孩子们的点滴成长和进步,便是给他的最好的节日礼物。

(原标题《西九龙边检站支教民警于冉昊的第一个教师节》)

见习编辑 陈桥魁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桂桐 连博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谢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