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大南山,放眼珠江口两岸,一览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智慧港——妈湾智慧港,前海综合保税区,前海“一带一路”贸易组合枢纽……如今的“大前海”,覆盖了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机场及周边片区、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拥有“海陆空铁”顶流配置。
大湾区超级工程跨江入海
作为当前国内在建最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工程,妈湾跨海通道工程迎来又一重要节点。近日,妈湾跨海通道工程相向掘进施工的海底隧道左线“鹏城号”盾构机与右线“妈湾号”盾构机在海底预定位置顺利交会,交会处位于海平面以下30米全断面硬岩中。
妈湾跨海通道工程起于前海自贸片区妈湾大道与月亮湾大道交叉处,与沿江高速大铲湾收费站及金湾大道-西乡大道交叉口对接,全长8.0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1.1公里。妈湾跨海通道正式建成后,将承担南山港区疏港功能,将南山港区货运交通从前海外围疏解,实现前海货运与客运相分离,对于完善前海外部路网结构,连接南山港区的疏港货运交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向着前海东岸延展的深中通道也频传捷报。一是东人工岛岛壁完成合龙,二是伶仃洋大桥西锚锭首片钢箱梁顺利完成顶推作业,为伶仃洋大桥顺利合龙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世界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是连接包括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广东三大自贸片区的重要交通纽带,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通道。
“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逐步成型
伴随着机器轰鸣声的工地,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项目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今年6月,该项目外海堤管板组合桩沉桩施工顺利完成。至此,项目外海堤直立堤基础部分的施工已经圆满完成,标志着机场第三跑道稳步迈进建设“快车道”。正在建设的深圳机场三跑道,位于机场二跑道和沿江高速之间,长3600米,宽45米,整体工程用海面积达2.8平方公里,相当于400个足球场,计划2025年建成投运。
据了解,第三跑道扩建工程将按照2030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的目标设计建设,推动深圳机场飞行区的扩能增效,满足大前海航空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
“深圳机场集团将以卫星厅启用为全新起点,还将推进三跑道、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T2航站楼等新一期扩建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六位一体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深圳机场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客货运排名均位居全球前20,这里已成为深圳和前海连通世界的门户,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腾飞”的重要动力引擎。
“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而来
近日,穗莞深城际机前段项目左线盾构机“深湾二号”,成功穿越深中通道人工岛,这标志着穗莞深项目双线盾构成功完成下穿重大风险源。
目前,穗莞深城际在深圳有2条在建线路,分别是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前海至皇岗口岸段。其中,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机场至前海段标志着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全面提速,该项目起于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站,终至前海站,全长约15.2公里,采用地下敷设。全线共设西乡、宝安、前海3座车站,该工程项目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60公里,采用8辆编组的CRH6型动车组,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是大湾区城际铁路网广深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待建成后,城际动车将直达前海和宝安中心,对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前海方案》发布一周年之际,“大前海”规划建设要素更优、思路更清,加快释放扩区的规模效应、乘数效应,多个融通大湾区重点工程项目加快建设,交通布局不断优化,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信息流等,助力湾区“1小时交通圈”加速落地。
(原标题《海陆空铁通达“大前海” 超级工程跨江入海 世界级机场群逐步成型 轨道交通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