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设立一周年上市公司达110家 深圳上市企业形成创新发展梯队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欣
2022-09-03 08:16
摘要

大批深圳挂牌上市企业多年来深耕主业,成为各自细分领域“领头羊”,展现出了强劲的创新动能。

随着联迪信息、天铭科技9月2日正式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设立一周年以来,上市公司已达110家,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235亿元。

其中,深圳集团军表现亮眼: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贝特瑞”稳居市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榜首地位。338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占比超7成,有11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大批深圳挂牌上市企业多年来深耕主业,成为各自细分领域“领头羊”,展现出了强劲的创新动能。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上市主力军

2021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宣布,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一年来,北交所成功开市并平稳运行,融资交易功能不断强化,截至2022年9月2日,上市公司总数已达110家,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235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比77%,民营企业占比90%,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8成,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和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

从经营情况看,2021年北交所公司增收又增利,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32%和2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5%,盈利质量较高,净利润5000万元以上的公司超4成。

从创新情况看,目前北交所共有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市公司2021年度研发支出合计35.52亿元,平均研发强度4.6%,是规模以上企业的3.3倍。部分公司用资本市场融资突破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在稳链补链强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挂牌上市企业保持良好发展韧性

北交所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与深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强劲的创新动能完美契合。

记者从北交所获悉,目前,深圳共有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全部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募集资金22.8亿元;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110.28亿元,与去年同期增长119.11%,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韧性。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首批全国股转系统精选层平移至北交所的上市公司“贝特瑞”。在资本市场助力下,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新能源相关负极材料领域全球龙头,其市值、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居北交所首位。2020年7月,该公司通过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6.72亿元用于扩建生产线和补充流动资金,产能提升奠定持续增长基础,2021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大幅增长135.65%、191.11%。

与此同时,深圳市新三板挂牌公司达338家,民营企业占比约95%。其中,创新层83家,基础层255家。2021年,深圳市新三板挂牌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平均净利润938万元,业绩增长势头良好。2022年以来,深圳挂牌公司定向发行募集资金总额达4.18亿元。

记者从深圳证监局获悉,目前深圳市还有6家企业在交易所受理审核,12家在辅导备案过程中,上市储备企业梯队呈良性发展态势。

优质创新型企业瞄准北交所政策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6月,北交所明确了高质量扩容的安排。业内专家呼吁,北交所正处于高质量扩容的政策红利期,积极推动深圳优质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将有助于夯实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发展基础,加速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统计显示,目前深圳中小企业数量超过250万家,全市90%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都是中小企业,60%以上的中国驰名商标与中国名牌产品、80%的创新载体也来自中小企业。这意味着,深圳北交所后备资源数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记者从监管部门获悉,北交所拟于近期在宝安区设立服务基地,深圳证监局、北交所等相关方将结合深圳产业优势和特色,选定一批契合北交所特征、成长性较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开展推广动员、政策导读、专家走访等活动深化培育,推动更早实现北交所上市、全国股转系统挂牌,支持企业利用北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发行融资、交易、并购重组等市场功能做优做强。

6月底以来,深圳证监局先后组织召开多场线上座谈会或一对一交流会,约谈近30家相关企业,鼓励企业抓住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的战略机遇,利用好北交所“边规范、边融资、边交易”的特色上市路径,实现更早上市融资。

(原标题《北交所设立一周年上市公司达110家  深圳上市企业形成创新发展梯队》)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