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生活的实存先于生活的本质
深圳特区报
2022-08-27 09:58

《河湾》 张炜 著 花城出版社 2022年6月版

《河湾》是张炜先生沉潜五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中,主人公追慕向往古代“高人”“异人”,试图在现代社会重建独立完整的个人生活。可以说,“人”的重塑是长篇小说《河湾》的一个深沉凝重的主题。

采用文学叙事形塑当代生活,《河湾》的匠心独运之处在于凡俗人生、寻常生活始终作为书写的大背景和写作依据,而别样人生、创意生活、卓异生活才是吸引作家张炜勉力构想、着墨最多的书写近景和写作目的。凭借观察、介入当代生活的或远或近的双重视角,《河湾》所呈现的生活图景具有迷人的当代性与引发深思的悖论性。

《河湾》中主要有四个重要人物角色——傅亦衔和余之鄂、洛伽和苏步慧,在性格气质上两两映衬、相互对比,由此牵引出的家庭生活方式以及个人生活选择皆不寻常。无论是主人公傅亦衔与恋人洛伽之间隐秘独特的准婚姻生活,还是傅的挚友余之鄂与妻子苏步慧几易生活方式,直至迁徙到山林河湾定居,其生活的表与里都带有鲜明的自我设计感、自我完成性。他们深谙凡俗人生的基调与烟火气,但更倾心于对个人生活的自我设计和把控。傅亦衔、余之鄂并非生活的空心人或者高调的观念派,而是接地气的生活行动派,既能全身心地感受凡俗肉身存在的温度,又能不断叩问精神超越的高度,他们甚至逐渐成为真正的生活家。

对张炜笔下塑造的生活家而言,生活的实存应该先于生活的本质,个人不拘束于任何既定或先验的身份;同时,生活的价值意义必须在真正的行动中产生出来,绝非被事先赋予的、或被普遍规定好的。这无疑折射出了作家张炜对当代人、当代生活的洞见和创见,并用文学叙事悄然抵达了文化人类学的幅宽、哲学的高度和伦理学的深度。

真正的生活家不过是当代生活中的少数人。《河湾》努力发掘了更少数的“稀缺”人物,他们是“高人”和“异人”。这部小说最重要的艺术装置之一,主人公傅亦衔的好友燕冲画的“访高图”,既拧开了艺术的阀门也形成最后的闭合,在开篇与结尾遥相呼应,且贯穿作品始终。“访高图”上的“高人”、“异人”令傅亦衔时时萦绕在怀,他对之产生丰富的遥思遐想,与余之鄂言谈之间多次对何谓“高人”、何谓“异人”展开讨论,发出高人、异人在当下生活中委实难觅的慨叹。这些心语、心念或对话,积极参与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不断增强着文本的审美张力。

令傅亦衔极力称道的特立独行的“高人”“异人”有两位,一是他的准妻子、恋人洛伽,一是古文字学家何典。洛伽在傅亦衔眼里堪称生活发明家、“顶层设计者”。然而作为“异人”的洛伽,在小说后半部却越来越暴露出“操盘手”的巨大魔力和杀伤力,她不仅可以主导恋人、家人的生活路径,还主导了一群老同学成为她的跟随者,在网络上当起了黑水军……异人之异能异禀如果得不到善用,终将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来灾难。

相较之下,何典是理想化了的高人、异人的代表性形象。他学问扎实深厚但从不人前炫耀,智慧超群,精神高标,选择到民间去生活且独处自守的方式以保有内心的完整性和思想的锐度,常常能高人一筹地指出时人生活的种种痛处和个中缘由,不留情面地揭示时代的精神症候。傅亦衔后来的精神成长,走向真正的主动人生,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何典的提点、启发。何典的文化精神层面不仅包孕着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传统继承而来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自我期许,更有在当下现实生活乱象中保持独立思考、刚正不阿的大智大勇。

如同傅亦衔所颖悟到的,“‘异人’是拥有自我的人,他们不在潮流之外,也不在潮流之中,而在潮流之上。”作家张炜借叙事人也是主人公之口道出了何为“当代”,何为“当代人”。不为潮流所淹没,超越潮流而保持自我判断乃至自我塑造,或许才是当代人不朽之精神肖像。张炜所推崇的“当代人”不仅是时代的凝视者、思考者,还必须是能付诸实践的生活家、行动派。这或许得益于张炜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精神资源中获取的在地性力量。当代人与当代生活之间的关系机杼,在《河湾》中得到了层层剥笋式的揭开与昭示。

(文/顾广梅)

(原标题《生活的实存先于生活的本质》)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范锦桦 高原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