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复耕变良田!惠州惠东铁涌镇河滩村推动撂荒盐碱地复耕复种

惠州日报
2022-08-23 21:46
摘要

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引进农业企业参与撂荒盐碱地复耕复种,并积极对接沟通处理土地流转等问题。

立秋时节农作忙。雨后的阳光洒落在惠州考洲洋边的稻田上,在惠东县铁涌镇河滩村的撂荒盐碱地复耕复种海水稻试验基地,10多位农户提着秧苗,挽起裤脚,踏上这片“沉睡”了二三十年的撂荒地。惠州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已走在全省前列,这里为何还采用传统的人工抛插秧模式?

农户在撂荒盐碱地采取人工抛插秧方式种植秧苗。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惠州是个沿海城市,281.4公里的海岸沿线有大量的滩涂农田。尤其在环考洲洋、稔平半岛地区,土地肥沃,但由于地势低洼,常年的海水倒灌和积水造成土地的盐分集聚,日积月累导致土壤含盐量高,大量土地无法种植作物而丢荒。

“以前这里种植作物很难,农民基本上放弃了,丢荒了二三十年。”惠东县铁涌镇农业农村办主任林汉其说,为了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就要想方设法开展复耕复种,为国家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今年上半年,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引进农业企业参与撂荒盐碱地复耕复种,并积极对接沟通处理土地流转等问题。通过一系列工作,让当地村民认识到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重要性,并签订了村企合作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协议。

“在海边种水稻,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我们用大量淡水去灌溉、冲洗,降低地里的盐度,然后通过水利设施综合盐度和碱度,让水稻种子可以在改善后的土地上生长。”参与项目的广东金唐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锐介绍,通过物理和化学途径改良土壤,并选择耐盐水稻品种,就可以实现撂荒地复耕复种。因为刚修整过的稻田泥土较软,所以采取了人工抛插秧的模式进行尝试。

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整个基地种植面积2000亩,目前已开展复耕复种200亩,撂荒土地重新披上了“绿装”。“我们将不断探索不同地块用什么样的品种和技术,比如说功能性水稻、保健型水稻品种,既能实现经济价值,还能解决复耕复种问题。”该中心农作部部长祝升直说,惠州引进推广了一批良种、良法、良机,探索多种复耕模式,为全市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惠州市大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工作,将其作为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今年出台《惠州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行动方案》,复耕一片核销一片,对复耕的撂荒耕地给予每亩300元补贴,计划全面消灭连片15亩以上可复耕撂荒耕地。

“沉睡”的耕地再次被激活。“铁涌镇几个村庄都有盐碱地,如果试验种植效果好,我们以后的推广工作也好做,因为农民看到效益、品质出来了,粮食安全就更有保障了。”这是林汉其作为一名基层农办主任的心愿。

(原标题《惠东县铁涌镇河滩村推动撂荒盐碱地复耕复种 考洲洋盐碱地复耕变良田》)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关越 许家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