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蓝皮书》建议: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规划,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2022-08-23 14:55

8月23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并指出,应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规划,持续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该蓝皮书认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销量占比超过5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保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建议立足新发展阶段,建立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政策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规划,持续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该蓝皮书建议:

一是在供需两端发力,持续优化完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积极作用,优化完善行业管理办法,营造新能源汽车良好使用环境。

二是聚焦先进技术,提升技术链、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动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下一代新能源汽车双链发展上的自主掌控能力。

三是结合重点领域,多措并举推进市场发展。加强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推广,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专项行动,加快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

四是强化资源保障,加快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对内强化供应体系建设,对外畅通国际贸易渠道,提升关键资源保障能力。

五是深化国际合作,全面融入全球市场。通过完善海外经营布局,引进海外技术及人才,加强国际经贸规则合作交流,推动标准协同与国际互认。

同时,该蓝皮书指出,尽管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但我国高碳的能源和电力结构短期内得不到大幅改善,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燃油车仍将占据道路交通的主导地位,汽车温室气体排放仍将处于较快增长的阶段,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图片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提供

为此,该蓝皮书建议,双碳目标下,应从五个方面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核算标准体系。加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建立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强化动力电池碳足迹及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机制研究,逐步形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降碳的技术体系,形成政府、产业、研究院所共同搭建的技术信息整合平台。

二是研究在汽车相关国家标准中纳入碳排放限值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应考虑在“十四五”期间组织相关机构开展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标准的研究,进一步论证在现有汽车相关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确定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值、相关技术参数及核算和测量方法,探讨纳入碳排放限值指标的可行性,并通过“十五五”期间的试行和过渡,逐步以碳排放限值指标引领汽车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绿色低碳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三是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背景下研究出台汽车碳排放控制的配套支持政策。充分借鉴当前双积分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经验及教训,研究论证汽车碳排放控制的配套政策,以创新的气候投融资和市场机制为基础,推动发展智能低碳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持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汽车生产和商业模式创新,破解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桎梏,加快实现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推动汽车行业先进技术和产业模式变革。将“十四五”“十五五”作为实现汽车行业技术变革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明确国家强化汽车行业碳排放控制的预期,激励企业提高绿色先进技术的创新投入,促进车辆轻型化、智能化、电动化、氢能化等多元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新一轮全球汽车技术变革浪潮中破除技术壁垒、抓住竞争先机。

五是大力推动符合严格环境和气候标准的汽车产品出口。在优化我国汽车相关标准体系和提升汽车制造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我国汽车和相关汽车配件产品向“一带一路”等国际市场出口,助力解决部分国家当前面临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减排难题,实现市场与环境的共赢。以标准和质量的提升为依托,有效应对汽车贸易领域可能面临的气候贸易壁垒,实现新能源汽车领域碳足迹国际标准互认,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原标题《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规划,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采访-黄泽霖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高原(客户端),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