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褪色的军装③|王光辉:把青春献给戈壁,让马兰精神永放光芒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罗立兰 文/图
2022-08-22 18:51
收录于专题:不褪色的军装

15岁的少年远赴戈壁荒漠,去到人迹罕至的马兰参与核试验,战严寒、斗酷暑,立足戈壁,奉献青春。退休后,他成为南山区蛇口街道红星志愿服务队的副队长,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红色宣讲团成员之一,深入社区和学校发扬马兰精神。

记者在南山区见到了王光辉,一张张老照片中,他在马兰的艰苦岁月浮现在眼前。时间拨回上世纪70年代,紫色的马兰花在沙漠中绚丽绽放,王光辉也在马兰绽放了为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的青春之花,用忠诚坚守展现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大无畏精神。

王光辉向记者讲述“马兰故事”。

15岁远赴大漠参与核试验,一年没跟家里通信

王光辉的父母都是军人,生于军人家庭,他对军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朴素情感。

1970年,15岁的王光辉完成初中学业,被特招进了兰州空军。那年冬天,从江西抚州出发,他和战友们一同坐了五天四夜的闷罐车来到新疆大河沿火车站,再坐了两天一夜的大卡车达到马兰,“地图上根本没有马兰这个地方,当时我们也不知道要到哪里。”

到了马兰,王光辉在8023部队参与无线电集训。作为雷达兵,他负责核试验的通讯保障工作。“在寒冬,我们要去维护和保养天线,一触碰天线,手皮直接黏上去,一松手一层皮就没了。到了夏天,雷达车里的温度高达五六十度,而我和战友们站在里面盯着荧光屏观察情况,一两个小时换一次班,一换班身上的衣服湿得像刚洗过一样。”王光辉告诉记者。

由于核试验工作的特殊性,王光辉和他的战友们一年都没有跟家里通信,没有任何亲友知道他们的行踪。虽然时而感到孤独、无助,但王光辉从不后悔来到这里,“我们做的是一件伟大的事,为了这份光荣,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战严寒斗酷暑,吃沙粒饭饮苦江水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寒风如刀割,骄阳似火烤。”这句部队流传的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马兰恶劣的生存环境。

在马兰的第一年,对于王光辉来说,是个漫长的适应过程。马兰的冬天很冷,一般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夏天的地表温度则达到五六十度。士兵们在极端的气候下,常常嘴唇爆裂、鼻孔流血,脸上长出一层黑黑的“锅巴皮”。在江西长大的他适应了南方温和的气候,冬天,他的手肿得就像发面馒头一样。“晚上睡觉的时候最难受,一暖和起来,手脚的冻疮开始发痛发痒,难以入眠。”

一刮起沙尘暴,能见度变得极低,铺天盖地的黄沙导致战士们什么也看不清。“‘魔鬼风’一来,所到之处、所呼吸的空气、吃的饭菜里都是沙子,无处可逃。”而最致命的是,士兵们住的地方距离爆破点只有100多公里,沙尘也受到了核污染,这些核辐射灰尘被狂风刮得到处都是,以各种形式给王光辉和战友们带来了伤害。

马兰地处戈壁滩,淡水资源极为珍贵。“水比油贵”是当地的真实写照。王光辉回忆道,当时每个战士一天能有半盆水,这半盆水用来洗脸擦身体洗脚洗衣服,每一滴都物尽其用。遇上沙尘暴和大雪封山,士兵们只能到孔雀河背水。但孔雀河里的水,因水里的氯化镁含量高,动物都不喝。这些水咸涩苦,喝完常常上吐下泻。他告诉记者,“当时指导员跟我们说,吐了拉了也要继续喝。喝十口吐九口,只要有一口能留在身体里,那就是生命之水。”

“有时候训练累了,我就直接躺床上,一个人在被窝里流眼泪,说不苦是假的。”所有的这些,让这个懵懂少年在戈壁滩上不断成长,长期艰苦的军营生活铸造了他的意志品德和坚强性格。1974年5月,未满19岁的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76年6月,因坚守边疆,保障国防安全的出色表现,王光辉荣立三等功。

在马兰绽放了为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的青春之花。

坚持讲述马兰故事,让马兰精神永放光芒

1977年,王光辉退伍转业回到江西工作。1991年,他调任来到深圳,在蛇口工作,担任企业办公室主任一职直至退休,在工作中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进学校讲述马兰故事。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坚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和发扬退伍军人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征兵宣传等志愿服务中去,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在蛇口街道红星志愿服务队,他担任副队长,奔走在南山的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红色宣讲活动,以自己在部队从事核试验的艰苦环境和战斗生活为例,作了多场生动的“马兰精神永放光芒”的红色宣讲报告。2021年,他在“退伍不褪色,红星耀南山”百日公益活动中获得“先进个人”的称号,同年还获得了南山区委组织部颁发的南山区精品党(团、队)课程优秀奖。

一日为兵,终身受益。对于王光辉来说,马兰的这段经历是他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动情地说,“马兰的这些故事我还会不停地讲下去,让人们知道有一群人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我也希望马兰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永放光芒。”

(原标题《不褪色的军装③|王光辉:把青春献给戈壁,让马兰精神永放光芒》)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罗立兰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