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肇庆广宁青皮竹,一份中非友谊情

西江日报 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冯铁成 叶善恩
2022-08-19 12:38
摘要

在赤道以南的卢旺达基加利市生态公园里,广宁竹子扎根生长,一根青皮竹,一段援卢经历,一份坚持不懈的决心,都生动诠释了中非深厚友谊情。

7月22日凌晨2点33分,68岁的退休林业工程师伍海棠收到一条来自卢旺达的消息,自己10年前在当地栽培一片竹林,现已成为卢旺达基加利市第一个生态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伍海棠欣喜不已,在非洲进行技术指导的6年工作生活点滴,涌上心头。

竹林繁茂的卢旺达基加利市生态公园。受访者供图

2007年,卢旺达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希望得到竹业技术援助的请求后。中国援助卢旺达竹类种植和加工利用技术培训项目因此实施,以推动当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在2013年初从广宁县坑口镇优选了一小批青皮竹、麻竹等竹种,空运到卢旺达引种推广,还组织了一批竹子专家成立项目组,派驻当地进行技术指导,其中就有时年58岁的伍海棠。

伍海棠(前)正在指导非洲农户种植竹子。受访者供图

“当时,非洲工作条件艰苦,但是我不怕。”对于这份难得的工作机会,临近退休的伍海棠毅然奔赴非洲。2013年7月,历经十几小时的飞行,伍海棠抵达非洲卢旺达。

踌躇满志的伍海棠,落地后却遭遇了一连串的难题。“放眼望去,基地有许多枯竹和倒插的竹竿头,在坑口镇优选的500棵青皮竹苗也仅剩两三百棵勉强存活。”此情此景让伍海棠的心“咯噔”一下,“这栽种明显方式不对呀!” 眼前的一幕,更让他和项目组成员坚定了培育发展竹种的决心。

说干就干!项目组在卢旺达基加利机场一处原绿化地带,根据引进的青皮竹、麻竹、勃氏甜龙竹、小叶龙竹等优良竹种,实施引种栽培试验计划。

为了改善在卢竹子移植成活率低、发根弱小繁育难等问题,伍海棠与项目组成员深入实践,埋节育苗、扦插育苗、空中诱根……不断摸索又不断推翻,费尽心思去研究良方。

伍海棠用压条埋竿法繁育竹苗。受访者供图

摸透了卢旺达晴雨双季的气候规律,深究了青皮竹丛生竹种的生长特性后,伍海棠灵机一动,首次创造性地采用压条埋竿法繁育竹苗。“先把竹子压弯,随后在竹节上半部分间隔挖孔,每个小孔注入水后,再覆泥。”两个月后,竹子不仅提高了存活率,而且繁育效果显著,平均每根竹杆可育出6—12株小苗,产苗量比挖单株增加6倍以上。

“再结合广宁青皮竹耐旱耐瘦瘠的特点,在卢种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四季可抽笋长竹,两年即可成林。”看着眼前满眼葱郁,再现生机的竹子,伍海棠越干越起劲,原本两年的驻卢时限最终延长至六年多,“我从小就对竹子繁育、栽培、管理都非常感兴趣,再加上国家信任我的技术,所以势必要干出一番成就来。”

如何将技术落地,让当地非洲农户切实掌握种植要领,成为伍海棠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初来乍到,我们不会卢语,交流很困难。后来我想到亲身示范这个直观的解决办法。”伍海棠回忆道,比如竹子的埋槽要多深,加多少水,怎么压条埋竿,都一一做了详细的示范。“非洲人民很聪明,他们看一眼就会了,上手也非常快。”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通过利用移竹造林这种方法,援卢竹子项目组成功大批繁育和推广造林。经过近6年时间的精心引种栽培,曾在坑口镇选种非洲卢旺达的青皮竹繁育成林约达1700亩,为后续的竹制品加工开发提供充足的竹材,也为帮助非洲人民开发竹子多种用途,产生更多的经济效应奠定基础。

如今,在赤道以南的卢旺达基加利市生态公园里,广宁竹子扎根生长,茂然成林,微风轻拂,枝叶婆娑,竹影秀逸,引人流连忘返。一根青皮竹,一段援卢经历,一份坚持不懈的决心,都生动诠释了中非深厚友谊情。

(原标题《一根广宁青皮竹,一份中非友谊情》)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作者: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冯铁成 叶善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