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李军:关山月美术馆成为专业性和公众性兼具的艺术殿堂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晓莹
2022-08-19 08:02
摘要

关山月美术馆以它隽永的外形及丰富多维的展览和活动,展示着深圳的精神气质和审美品格,成为专业性和公众性兼具的艺术殿堂。

在深圳中心区莲花山脚下,关山月美术馆作为著名美术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的作品收藏馆和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展馆、深圳文化地标之一,已建成矗立25载。谈起当年这座建筑的设计历程,深圳著名建筑师李军的思绪回到了1993年……

那一年,关山月向深圳市捐献出他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品813件和一批相关图书及文献资料,深圳市政府决定建设一座以“关山月”先生名字命名的美术馆。

该项目由深圳市文化局主导建设,建筑方案设计公开进行招标。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原深圳市建筑设计第一设计院)积极参与设计竞标并成功中选。当时从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才两年的李军,挑起了本项目方案投标的重任,并在设计中标后担任本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建筑专业负责人,主持并完成了该项目的全过程设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军回忆,1993年初春,由深圳市文化局带队,他们和几家参与竞标单位的设计师一起专程到北京拜访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关老,希望当面听取他本人对于美术馆建设的要求和想法。“本以为艺术大师关老会有很多要求,但关老却出乎意料的低调和谦虚”,李军说,当时关老明确表示,美术馆虽然以个人名字命名,但在设计上不必强调他自己的想法,也不必囿于他个人作品收藏,要以深圳改革开放理念为依归,以打造现代化城市文化设施、服务市民为宗旨。

在中标后深化设计的过程中,李军也专程去往广州美术学院听取关老家人和关老弟子、现任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等专业人士的意见。“他们只给出了一些展馆功能、尺度上的建议,给予了设计团队充分的创作空间。”

谈及关馆的设计理念,李军说,关山月美术馆是集收藏、展览、学术交流、办公等一系列综合功能的建筑体。它的建筑将各种功能进行有机串联和组织,高效有序地解决了多功能复杂公共空间的人流和交通组织,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室内展示空间和展览氛围。

整个美术馆展示了设计之美与人文之美。李军介绍,美术馆整体建筑造型由一个高大的圆形中庭为核心向四翼展开。东南、西南二翼为三层美术馆,作为展览、展示区;东北翼为三层馆藏、修复等后勤配套功能区;西北翼为一个半月牙的六层办公楼,主要作为美术馆的管理、办公、交流会议等功能。美术馆简洁现代的建筑风格呼应了现代城市特征,同时三个翼的顶部采用坡顶处理,在现代风格中又透出传统岭南建筑的特有风韵,很好地契合了关山月作为岭南画派代表人物的地域和人文特征。

最引人关注的是,关山月美术馆的形体变化和坡屋顶处理展示出丰富的第五立面,也与莲花山公园大环境和谐共处。李军说,从莲花山顶和周边高层向下俯瞰整个美术馆建筑,它的三个翼包含有“山”字的形意,西北一侧月牙形办公楼又有“月亮”形韵,含蓄内敛地隐含了“山月”之意,与美术馆的形与意均有高度契合。

关山月美术馆于1997年6月竣工,并作为香港回归祖国的献礼工程。同年7月开馆,盛况空前。李军没有想到的是,这座自己毕业后完成的第二部重要作品,分别获得了广东省和深圳市优秀勘察工程设计二等奖。

建筑因人而生。在自己设计的这座建筑中,李军也会像千千万万的深圳市民一样,不时带孩子来看展览和听讲座,也会和朋友相约小聚,聊点艺术与设计。作为深圳的一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关山月美术馆以它隽永的外形及丰富多维的展览和活动,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审美品格,成为专业性和公众性兼具的艺术殿堂。

(原标题《建筑师李军:关山月美术馆成为专业性和公众性兼具的艺术殿堂》)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晓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