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个个台风接连而至
却很少有人注意到
有这样一群人
在台风来临之前
他们清理、加固
台风中
他们参与应急抢险
台风过后
他们又复净、评估
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
换来了城市的干净整洁和“岁月静好”
他们就是城管人中的一部分
本期罗湖“双周发布”上,罗湖区城管局局长刘亚峰登上罗湖区新闻发布厅的主讲台,从“城市美容师”、“市容设计师”、“市容执法者”和“城市监督员”等篇章,带领大家一同走近这些常年奋战在环卫、园林绿化、景观、执法监督、林业等岗位的我们“身边最可敬的城管人”。
刘亚峰说:“罗湖可以没有城管局长,但不能一天没有环卫工人。”
城市美容师
“大家知不知道,环卫工人是凌晨几点上班?平均年龄是多少?每一天的工作时间是多少?我们全区的垃圾每天是多少吨?他们每天一个班组每天要扫多少垃圾?如果把这些数字告诉大家,你们一定会觉得,每个环卫工人比我这个城管局长管用得多。罗湖区可以没有城管局长,但是不能一天没有环卫工人。”
刘亚峰介绍说,罗湖区每天约产生1500吨垃圾。为了打造“最干净城区”,实现深度洁净,无论在大街还是小巷,都能看到身穿橙色衣服的环卫工人,清扫着罗湖城区1027万平方米和31个城中村。是这3200名环卫工人,迎高温、顶暴雨,每天迎接第一缕晨曦,用扫帚扫出文明;是这些可敬的“城市美容师”们,每天借着灯光,用双手清运垃圾,换来深圳的干净和美丽。
钟有明是深圳市先达威清洁服务有限公司东门片区新园路班组的组长,他们这个班组共有11个人,平均年龄50周岁,负责东门片区新园路、蛟湖路等路段的清扫保洁。他们凌晨四点就起床,先在大家上班之前上街来一次彻底的大清扫。天亮后就是24小时不间断的保洁。每人每天平均上班10小时,每天下来新园路班组清扫清运垃圾超过1吨,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而在台风暴雨及重要活动的时候,环卫工人们还要承担环卫保障工作。
“罗湖是一个很温暖的城区。环卫工人打扫干净罗湖,罗湖人也为环卫工人创造温暖的环境。”据悉,近年来,罗湖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建成环卫工人休息室100座,罗湖还举办“为环卫工人送水”的活动,以及“罗湖城事”义工发动沿街商家为环卫工人创造爱心续水站150个,这些举措都让环卫工人们感受到浓浓暖意。
近年来,为了打造“精致精品精彩”罗湖,区城管局还积极创新,开展了机动车车窗抛物自动检测研究、设置室外吸烟区、推进垃圾减量分类等等工作。2016年11月,文锦北路两名清洁工在清扫机动车时被车撞身亡,这促发了区城管局与区交警大队携手,依托交通大数据平台与研判系统、云存储、云计算等,开展机动车道车窗外抛垃圾自动检测和录像、报警功能研究。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视频数据采集及优化阶段,预计明年1月底完成课题研究。
针对公共区域、绿化带、人行道烟头遍地,罗湖区在地铁口、大型写字楼、宾馆、大型商业综合体、机关单位等红线范围内的公共场所进行试点,设置室外吸烟区,逐步引导吸烟者形成自觉丢弃烟头到指定位置的文明习惯,创建文明吸烟、文明出行的城市氛围。罗湖区2017年计划设置室外吸烟区807处,目前已完成321个。根据问卷调查发现,90%市民认为有设置室外吸烟区的必要,90%烟民对罗湖区室外吸烟区比较满意。
深圳是全国首批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目前在罗湖,大件垃圾已实现免费收运,物业小区大件垃圾收集点已达610个。8月底,罗湖区大件垃圾处理厂开始试运营,预计每天处理大件垃圾35吨,可有效解决大件垃圾乱堆放、无出路的问题。罗湖的“年花年桔回收罗湖模式”还在全市得到了推广,今年回收了81万盆,全部实现全量回收和有效处理。为了从源头上保障饮食安全和市民身心健康,罗湖区2016年已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主要负责收运及处理餐厨垃圾。截至2017年7月底,全区签订收运合同的餐厨单位达到1339家,已开展收运824家。罗湖的餐厨垃圾综合处理项目也获得了“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刘亚峰就此呼吁:“家庭的餐厨垃圾处理目前才刚刚启动。希望在允许的情况下,大家最好能在家里装一个餐余垃圾粉碎器,在自己家里粉碎冲走,实现餐厨垃圾的先行处理。”
市容设计师
“一说起城管,大家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城管执法人员就是辛勤的环卫工人。”刘亚峰说,其实,罗湖还有一群平均学历研究生以上,来自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园林设计学等不同专业的城市市容设计师。他们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默默耕耘,在罗湖区创造了一个个景观亮点,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在罗湖实现“开门见园”。
如今,罗湖的34座天桥、立交桥都实现了立体绿化,在万象城边打造的花漾街区嘉宾公园,以及被评为“最美绿道”的梧桐绿道、被誉为深圳“中央公园”和罗湖“绿肺”的罗湖体育休闲公园一期,都是这些“市容设计师”的作品。
罗湖体育休闲公园目前是深圳最大的体育休闲公园,被誉为深圳的“中央公园”和罗湖的“绿肺”,一方面将东湖公园、梧桐绿道和梧桐山串联起来,一方面更是罗湖居民开展户外文体活动的主要场所。
经过两次修编,罗湖绿道现在已初步形成“一环三廊四网”的格局。“一环”就是罗湖魅力环,“三廊”就是(布吉河生态绿廊、排洪河水生态绿廊、梧桐山河山水绿廊),“四网”就是(都市生活网、郊野生态网、都市休闲网、山水活力网)。
放眼罗湖的行道树、社区公园、天桥勒杜鹃等赏心悦目的绿化,满目生机的背后,都是绿化工人们默默无闻的辛勤维护。目前,罗湖区的园林科、市政绿化、绿道在岗工人约300人,养护着全区13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26000余棵行道树(含151棵古树名木)、34座天桥绿化以及全区的公厕立体绿化、绿道养护和林业养护。每当台风、暴雨等强灾害天气发生时,区绿化部门即启动绿化应急防台风预案,绿化养护工人都是顶着风雨坚守在一线。
白天的罗湖生机勃勃,夜晚的罗湖同样流光溢彩。区城管局对罗湖商务中心大厦的四个面进行了内透光景观提升,点亮了“金色罗湖”,使得夜晚的深南东路上又多了一个耀眼的地标性建筑。接下来,区城管局还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城市照明系统进行综合提升。
市容执法者
城市执法项目繁多,面对众多的管理对象,100多名执法人员要怎样才能打造有序罗湖呢?
“我们提倡‘721’工作法,就是要让70%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刘亚峰说。
721”工作法开展以来,一线执法队伍中发生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如为街头卖早餐的流动摊贩申请爱心早餐车,在路边看到摔倒在地的老人时即时展开救援……执法的同时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引得一大波群众“黑转路”,“路转粉”。
据了解,管理上,今年以来,南湖街道创新“公众参与+多元自治”的管理模式,“多元自治”是核心,包括物业自治、商家自治和摊贩自治三种类型,通过“引、堵、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物业、商户、商贩和居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有效缓解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空白和不到位的现状。同时,南湖街道还以社区为单位,在每个社区有选择性打造“一条示范街、一个示范小区”,来以点、线带面,带动其余街区提升治理水平。
今年5月,东门街道推行了东门商业步行街区各商厦考核评比制度,联合多部门按季度分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安全生产、诚信经营4大项目对步行街区内34栋楼宇、26个管理处进行综合考评,各商厦(管理处)年度考评排名纳入年终东门步行街区商家自治考评。运行至今,东门步行街沿街乱摆卖、超线经营等市容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环境卫生也大大改善。
刘亚峰表示,“721”工作法虽然强调服务和管理,但并不意味着执法工作的软弱和对违法行为的妥协。对于经多次教育仍不改正的违法行为人,综合执法部门秉持将执法进行到底的纠错精神,对于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始终严格、公正执法。
城市监督员
“我们还有一批专业的监督员,他们是城管的‘眼睛’,是城市的‘侦察兵’和‘排雷兵’,每天都在路面上巡查,手拿手机‘东张西望’。他们是安全城区的打造者。”
据介绍,罗湖监督中心的119名信息采集员是全市处理效率最快的队伍。他们部分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但老骥伏枥,仍然在城管队伍中发挥着余热,每天7点30分到零点,通过步行对全区32个网格内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园林绿化等共203类问题进行采集上报。每天他们采集上报、现场核实、核查的案件量多达1750宗,上报案件量一直名列全市前列,每人每个班次平均巡查的公里数接近22.62公里。近三年来,这些采集员上报了3577宗井盖破损、331宗道路塌陷、4209宗道路破损、393宗行道树倒压、181宗自来水管破裂、12宗山体滑坡。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都是采集员们日以继夜的辛苦付出。
12319是许多深圳人熟悉的“城管热线”。无论何时何地,罗湖的12319都是24小时在线,365天等您来call。监督员们负责处理城市管理的203类事项,全天候轮值,平均每人每天要接听80个热线电话,在台风期间,更是手机、座机齐上阵,不遗漏一处问题。除此之外,这些“城市监督员”还是罗湖城管义工联的“主力军”,为建设温暖罗湖时刻奔走着。
新闻发布厅
关于罗湖城管,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记者(深圳商报):深圳每年都要经历很多场台风,台风之后会出现倒树和断枝,这些绿化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最终清运到哪里?
刘亚峰:罗湖区的绿化垃圾处理体系是比较完善的。深云村那里有一个全市的绿化垃圾粉碎厂,把所有的树枝、树叶粉碎后,就会作为发电厂的燃料。对于一些不能粉碎的树枝,我们会送到填埋场处理。另外,罗湖区在东湖公园有一个小型的粉碎厂。
02
记者(新浪深圳):现在垃圾分类在全市推广,这些垃圾能不能有效回收利用或处理?垃圾分类投放后有没有后续处理?
刘亚峰:现在餐馆的餐厨垃圾已经是固定收运了。绿色垃圾桶是专门的餐厨垃圾桶,东江环保公司已经做了登记,会定时定点地收集餐厨垃圾。
大件垃圾的处理,是在每一个小区设置一个固定的收集点,物业管理处看到收集点满了以后,会拨打统一的清运公司电话。今年8月,我们在龙岗有一个专门的大件垃圾处理厂,清运公司会免费将大件垃圾拉到处理厂进行回收粉碎处理。
大家最关心的可能是有害垃圾,废旧电池是全市统一指定了一家公司,他们会巡查小区,一旦回收箱满了以后会上门来收集。废旧玻璃收集了以后,会有玻璃回收企业来处理。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分类收集、分类收运。从客观上来说,现在这个工作才刚刚开始,还不完善,但是我们也不要气馁,要坚持做。日本用了30年,如果我们用10年做成了垃圾分类,那就是成功的。
03
居民(淘金山社区):想问一下淘金山绿道什么时候建好?罗湖区还有建设其他绿道的打算吗?
阳世明(罗湖区城管局绿委办主任):淘金山绿道计划今年完成60%,明年建成。我们现在正在规划深圳水库南侧和北侧的绿道,准备形成环深圳水库绿道。我们还在规划建设郊野绿道,希望能让我们区的绿道品质得到更多提高。
04
记者(晶报):城管和其他职能部门是怎么分工协作的呢?罗湖体育休闲公园二期的推进计划是怎么样的?
刘亚峰:区里非常重视体育休闲公园二期建设。考虑到口岸经济带的整体规划,要将体育休闲公园的二期列在其中做规划。目前相关经济主管部门已经做好了整体设计方案,下一步我们也会配合区经促局积极推动体育休闲公园二期的公园建设,争取和体育休闲公园一期、梧桐绿道、淘金山绿道以及未来打通的环湖绿道贯穿起来。
再说回第一个问题。其实城管的责任部门非常繁多,比如12319平台就是一个协调城市管理各责任部门的平台,大家只要打这个电话,我们平台的操作员就会界定这是谁的责任,然后一个一个来进行排序。比如刚刚讲到的井盖就涉及15个部门,我们会排查出到底是水务的井盖、燃气的井盖还是电信的井盖,最后排查到责任部门,交由该部门进行处理。
05
记者(南方日报):从罗湖居民的角度,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一些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能够通过怎样的途径得到最快最好的解决?
刘亚峰: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最快最专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12319城管监督平台,它会分办到各个区,我们会分办到各个责任部门。
第二,可以关注“罗湖城事”的微博微信。里面有爆料平台,可以上传视频、照片,24小时应答,24小时处理。
第三,可以依靠“罗湖社区家园网”和“罗湖区电子政务网”,也是24小时接受大家对城市管理的热线投诉。
编辑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