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8日香港单日本地病例新增升至19例后,疫情新增曲线不断走高,多次刷新历史纪录。从7月5日至20日,累计新增的本地病例已达560例。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直言,这是香港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最严重的一波疫情,不但认为“有点失控”,更直接以“香港失守”来形容。
香港曾经被CNN等国际媒体认可是抗疫的模范生,撑过最初第一波,以及第二波境外输入疫情后,这几天却进入第三波大爆发,而且势头大有超过3-4月疫情严重期。
2-7月香港每日新增个案分析
在这波疫情出现前,香港原本已经连续21日零确诊,但在7月4日一名厨师确诊后,随即像涟漪一般蔓延开来,出现第三波大爆发。
不是“有点失控”,而是“香港失守”
据报道,一家安养院37名院友中,已有29人确诊,高达80%的感染比例。
7月11日屯门一处酒家曾举办一个约20人的生日聚会,之后发现该群组有多人感染。同日,到过食肆的人亦有感染或初步确诊,而旺角维景酒店海港酒家亦多人感染。
另有一名确诊患者是赛马会健怡之家的照顾员,她上周五被派往早前有确诊的赛马会朗逸居工作,她刚到达便确诊,因此需调查她所在社区是否存在受感染个案。
而根据感染者活动路线,还存在其他未知源头的个案,包括慈云山居民、慈云山中心食肆顾客、彩云村大快活洗碗工、尖沙咀酒吧顾客以及深水埗麻雀馆顾客。
可以说,现在的情况是“一人感染可能导致多个家族群组感染”。
张竹君直言,这是香港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最严重的一波疫情,不但认为“有点失控”、承认已有社区传播,更直接以“香港失守”来形容。
对比:SARS感染个案集中、源头清晰
2019新冠疫情与2003年“SARS”因相似性高,经常被人拿出来比较。尽管两疫情感染个案数量相差不大(SARS疫情香港有1755例感染个案,新冠疫情截至7月20日显示本港有1959例感染个案)但防控难度却相去甚远。
“沙士”Flash Back
“沙士”全名叫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由一种冠状病毒(SARS-CoV)引发。
2003年2月香港爆发沙士,第一波流行在威尔斯亲王医院,医护人员染病,随后于社区爆发疫症,淘大花园成为疫情中心。据悉,香港第一个可能病例发病日为2003年2月15,最后一个可能病例发病日为2003年5月31日,5个月时间内,香港共录得1,755个确诊个案, 299 人死亡。
从以上表格中,不难发现2003年SARS爆发期间,香港主要确诊个案源头清晰,分布集中。
其第一波流行始于 2003 年3月10日的威尔斯亲王医院,当时138位病例中,有69%是医护工作人员。而另一份报告显示,在1755个香港SARS感染个案中,医护人员占了 23.1 %,其中护士有405位,医院助理占28%,另有16% 为医师。
这表明,香港被SARS疫情大范围波及的行业,仍以医疗业为主。
其次,SARS感染个案主要集中在医院、老人院或护理之家以及淘大花园这几个区域内,确诊个案分布区域相对集中。当时,分布于其它建筑物的感染个案仅47例。
最后,2003年SARS疫情中,感染源不明的患者仅占全部患者的7.6%,病患感染源头相对清晰。
SARS确诊个案分布集中,源头清晰的特点,非常利于政府针对高危区域进行防范,对于切断疫情传播渠道也相对简单。
而时至今日,对于新冠疫情第三波爆发,张竹君直言,现在“已经不是只找到病毒源头,或针对高危区域进行防范就可以控制住疫情的。”
新冠疫情以下几个特点,为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压力。
01 疫情蔓延各行各业
在新冠疫情本港第三轮爆发中,首次出现养老院“失守”的情况,位于慈云山的港泰护老中心已至少有44宗确诊病例。
由于老年人年纪大,较易出现并发症,在过去7天内,已有5名老人染病过世,而疫情暴发以来香港新冠死亡病例累计只有12名。
与第一波疫情中大多数感染群组为家庭感染不同的是,此次感染群所涉及范围也更加广泛,涉及各行各业。
养老院、多家茶餐厅的食客及员工、的士司机、学校及课外辅导中心师生、超市及美妆零售店员工、入境处员工、学生、TVB艺人、海员、机师、家庭主妇等不同社群不同行业人士均有感染确诊。
02 疫情传播链遍布全港“18区”
香港卫生署最新公布《曾有确诊或疑似 2019 冠状病毒病个案的大厦名单》:https://www.chp.gov.hk/files/pdf/building_list_chi.pdf。
档案表格写满整整36页纸,(7月10日左右,表格仅有4页内容)。
确诊或疑似 2019 冠状病毒病个案曾到访过的建筑物
表格显示,全港18区无一幸免。其中,黄大仙、沙田、观塘等区病例较为集中,甚至出现同一幢住宅出现多宗确诊个案的情况。
03 源头不明个案比例奇高
更令人担忧的是,本轮疫情中存在大量不明源头感染者,据统计,香港560宗本地病例中,约46%的病例无法溯源。
尽管卫生防护中心大范围追踪密切接触者,但不明源头病例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从7月8日的26%增加至7月19日的58%。
这显示社区内存在大量尚未发现的隐性传播链,社区传播风险极高。
04 勿让“黑天鹅”变成“灰犀牛”
新冠疫情原本与“SARS”一样,同属 “黑天鹅”事件。但新冠疫情的影响时间之长、确诊病例之多、感染源头之复杂让香港深陷疫情防治困境之中。
不少经济学家断言,即便新冠疫情得到完全控制,全球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会迎来一场大洗牌,新冠对全球经济影响将至少持续至2023年。
政府记者招待会 本刊记者 何洁霞 摄
为控制极速增长的本地疫情,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0日公布5项防疫新措施,包括政府只提供紧急及必须服务,公务员在家工作,为期7日;强制戴口罩范围扩展至室内公共地方;食肆晚市禁堂食延长7日等,并表示疫情继续恶化或考虑“禁足令”。
但是,港府除上述措施外,还须加强防疫效率,切不可再认为“做足标准程序,就万事大吉”,千万勿让“黑天鹅”变成“灰犀牛”。
编辑 周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