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基建!鹏城实验室、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夯实创新生态链
读特记者 王海荣/文 钟华登/图
2020-07-21 16:39

7月21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基建专场”新闻发布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副主任钟海重点介绍了鹏城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第三代半导体基础设施、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平台、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据介绍,深圳市科创委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源头创新突破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为抓手,加快布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积极发挥基础性、公益性、先导性作用,着力支撑科技产业协同发展。

钟海介绍,近年来,深圳市科创委紧紧围绕深圳具备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在着力强化前沿技术研究的同时,坚持打基础、利长远,首批布局了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一期建设、鹏城云脑Ⅱ拓展型项目、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升级换代工程、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第三代半导体基础设施、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平台、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等重大创新基础设施。

其中,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一期建设和鹏城云脑Ⅱ拓展型项目是深圳市首批列入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鹏城实验室作为首批启动建设的广东省实验室及深圳重大创新平台,是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技支撑,是推进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重大部署。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建设位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重点规划片区内,总面积1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用地1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8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鹏城云脑Ⅱ拓展型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不低于1000P ops的AI算力,将有力支撑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培育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生态体系,预计今年8月份可建成使用。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升级换代工程目标是建设一台持续计算能力达每秒200亿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系统,用新一代E级超级计算机更换现有超级计算机和机架服务器集群,存储可扩展容量达1000PB以上,全面提升深圳超级计算能力。

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是继鹏城实验室后,深圳市获批的广东省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围绕生命信息、创新药物、医学工程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建设系统生物学、细胞分析、分子生理学等科学研究所,打造单细胞技术、药物筛选等技术、辅助支撑平台,创新生物医药转移转化机制和转移转化基地。

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着力打造数字资产与金融科技、数字经济与社会治理、智慧医疗与健康产业、智能系统与智能制造、智联网与智慧物流、智能空间与可持续性发展、区块链与智能监管等“七大”研究平台,努力培养一批创新人才,产生一批科技成果,力争进入国际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研究先进行列,最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

第三代半导体基础设施主要是围绕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建设全链条、开放的研发、检测和服务平台,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将对国家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平台项目主要是面向量子信息科学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建设的研究平台,重点围绕量子物态理论、新兴量子材料与器件、硅量子点量子计算、超导量子计算、固态量子存储等领域,开展前沿科技研究而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和研究平台。

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主要是建设国际科技信息大数据平台和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平台,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重点产业开展创新成果溯源,提供面向未来需求的创新战略决策支撑服务,打造覆盖大湾区乃至全国重要产业全链条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形成科技创新信息集聚与服务高地。

首批列入的重大科技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是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创新能力的建设;不仅面向科技领域发展需求,也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建成后,将有力促进科技资源集聚、开放和共享,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形成共建共享、互联协作的开放运营模式。

钟海表示,随着上述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的顺利推进,深圳市科技创新也将进入源头创新突破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同时发力,不断健全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

(作者:读特记者 王海荣/文 钟华登/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